關鍵字:傾聽
-
孩子憂鬱家長也憂鬱 專家籲照護者要把心理健康放首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09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明,在家庭角色分工上,孩子較被動,特別在「情感表達」上,大多是長輩主動關心,青少年通常不太會或不了解如何明確表達內心的不愉快,認為他人應該知道我的情緒,如果他人提問,孩子通常會迂迴或簡短回應,而彼此的解讀意義常不一致。建議讓青少年先了解情緒的分化,包含正負向情緒;家長用引導式問法,像為什麼這麼想、你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等,多讓孩子表達,協助他們釐清情緒。 -
診間裡的療癒天使! 一探邱雯琪成為音樂治療師的旅程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4015走出琴房,走向人群,從小音樂科班長大的邱雯琪,卻選擇了一份不是傳統演奏的工作。她是台灣少數取得國際MT-BC證照的音樂治療師,而這份工作的起點,是高中時,遺留在外公病房裡的思念。 -
如何走出產後憂鬱症? 親友可遵循4方法從旁協助患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0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月屏說,產後婦女雌激素下降,使得5到8成的婦女出現失眠、焦慮或輕微情緒低落。與嚴重憂鬱症個案不同的是,仍保有對正向事物的快樂感受,在逐漸適應小孩作息且具有良好支持系統後,患者通常可以在10天內緩解。 -
15到24歲青少年自殺增6.9% 蔣萬安籲青年多互相傾聽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18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11年與110年相較,全國自殺死亡人數增加202人,增幅為5.6%;其中15到24歲青少年族群增加17人,增幅6.9%,同時自殺死亡仍佔該族群10大死因中第2位,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持續關注。北市衛生局呼籲透過4個步驟,成為彼此的自殺防治守門人。 -
孩子罹患愛滋!暖醫化解母親憂慮恐懼 新觀念揮別歧視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3880為表揚致力投入於愛滋零歧視與去污名的第1線健康照護者,由國際愛滋病學會(IAS)發起、吉立亞醫藥(Gilead)支持的「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提名活動,這次台灣共有5組獲選,於23日舉辦頒獎典禮,期望藉由他們的經驗鼓勵更多人提供HIV感染者友善的醫療照護,讓感染者能被一視同仁的對待。 -
年輕人自殺率上升! 免費心理諮商上路 4縣市名額秒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87自殺為年輕族群的主要死因之1,衛福部心健司於8月起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初步預算為2880萬,補助15至30歲者每人3次免費諮商,每次1600元。預約情況超乎預期,上路才3周,台北、台中、台南、宜蘭均已滿額。 -
偏鄉唇顎裂童「就近治療」故事 北醫全人醫療溫柔革命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3363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向來積極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心思想,持續推動「5全」醫療照護: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照護的不僅是病人本身的健康,更兼顧周邊切身相關的人事物;其所關懷的層面更包括身心社靈4大面向——傾聽病人的心理、家庭、社會層面,甚至靈性需求。醫療團隊打造全人醫療,珍惜每個生命。 -
4旬男視力模糊!眼科檢查無異樣 轉診查出焦慮症所害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53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社會的氛圍常常會期待男性能有經濟能力、有競爭力、能扛起責任、身體強壯等,這種期望往往使男性感受到壓力,但又不願直接表達,壓抑在心裡,而引起身心的症狀。此次提到的案例,都是受到經濟壓力,要扛起傳統一家之主或是刻板印象中男性要有的樣子,對於內心的壓力又無適當地抒發管道,或是身邊無可提供情感支持的親友,而陷入焦慮、憂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