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造奶油
-
反式脂肪危害多 油炸及烘焙類食品風險高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02油炸食品、烘焙類食品等為反式脂肪的高風險食品。消基會表示,為了解市售人造奶油抹醬及烘焙使用的固態油脂是否有反式脂肪含量過高的問題,抽取市售人造奶油抹醬、脂肪抹醬、烘焙用酥油及白油等12件樣品,進行反式脂肪含量的檢測。 -
「乳瑪琳」食安危機 專家教你認識人造奶油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6715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董氏基金會103年底調查,發現人造奶油產品成分大不同,除了消費者認知的「乳脂肪」外,其他一半以上則是「植物油」或「動植物混合油」的產品。 -
食藥署為奶油正名! 乳脂肪含量須達80%以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242此公告規定,奶油及鮮奶油是由乳品衍生的油脂製品,其中乳脂肪須達到80%以上,才能叫奶油。乳脂肪含量10%以上、未達80%者,則稱為鮮奶油/乳脂/食用乳油/鮮乳油。 -
鮮奶比較營養? 專家:與奶粉差異不大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969至於全脂牛奶好?還是低脂?董氏基金會營養組組長許惠玉指出,部分家長擔心,常喝全脂乳品易讓膽固醇上升,事實上,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血膽固醇,炸物、高油食物、含糖飲料等,危害孩子健康更為顯著。 -
天冷火鍋食材熱銷 北市驗出違規使用防腐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05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王明理指出,抽驗結果不符規定產品分別為大同區新營豆花販售的湯圓(被驗出不得添加的防腐劑去水醋酸);中山區鮮美冷飲店的芋圓(防腐劑己二烯酸超標)、大台北果菜市場鳳輝小吃店及景美市場一家豆腐攤所販售的凍豆腐(違規使用防腐劑苯甲酸)。 -
乳脂肪含量未達八成 不能稱為「奶油」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02食藥署食品科長李婉禎表示,奶油英文名稱是「Butter」,人造奶油英文則是「Margarine」,但國內業者販售人造奶油時,常標示為「植物奶油、精緻奶油、營養奶油」等名稱,誤導消費者以為買到的是天然奶油。 -
防病從改變飲食開始 多吃好脂肪身體不發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221天然脂肪酸可概略分為3大類,包含飽和脂肪酸,如肉類、人造奶油瑪琪琳、棕櫚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花生油、堅果類油脂,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葵花油、玉米油、葡萄籽油。飽和脂肪酸的結構僵硬,是促發炎性的脂肪酸,尤其是棕櫚油,但因保存期限長且價廉而被大量運用在加工食品當中,連嬰幼兒牛奶也身陷其毒。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則有抗發炎效果,但只能從食物中攝取。 -
食藥署擬定:台灣2018年禁用反式脂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反式脂肪來源有天然與人工2種途徑,前者存在牛隻等反芻動物中,而人工反式脂肪來自氫化植物油。氫化目的是為了增加油脂穩定性、耐高溫,一旦製程中氫化不完全,就會產生危害心血管健康的反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