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髖關節
-
邱彥碩醫師開講常見骨科疾病 民眾反應熱烈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898雙和醫院骨科關節重建科主任邱彥碩醫師,為台灣最早從事微創人工關節的骨科醫師之一,已累積數千例成功的微創膝關節、髖關節、以及脊椎手術的經驗。日前受台北市紅十字會之邀,演講「常見的骨科疾病——微創手術介紹」,向民眾說明骨骼保健之道,介紹常見的骨科疾病,並說明治療方式。當日參與講座的民眾擠滿活動會場,反應相當熱烈,以下是本場講座內容精采節錄。 -
肩頸背痠痛莫大意 長期骨骼軸線不良難醫治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37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李佳龍表示,有O型腿、X型腿、駝背或肩膀一高一低等情況的人,是屬於外觀上明顯的骨骼軸線變形者,而較輕微的變形則不易看出,也是最常被忽略的問題。他舉例,一般人正常站立時,頸椎彎曲0度、承重約5公斤;低頭使用3C產品時,頸椎輕微彎曲15度,承重增加至11公斤,如低頭幅度達60度,則頸椎承重會加重至27公斤,長時間如此會使得椎間盤退化、神經與關節發炎。 -
老人摔倒骨折率高 健保髖關節置換年花8億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208中央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表示,骨質變弱與跌倒是造成老年骨折的二大重要因素,其中髖關節骨折又稱大腿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和股骨轉子下骨折,致死率高,老人照顧者應嚴加防範。 -
200度畸形僵直性脊椎炎 重拾抬頭挺胸新人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003今年31歲的楊先生,12歲開始出現脊椎、腿部痠痛,身體漸漸彎曲、僵硬,以致他的身軀彎曲近200度,讓他19年來足不出戶。「如果我兩邊(髖關節)都開刀,就能平躺在床上了嗎?」楊先生一見到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任陳英和醫師,便說出他平凡、但卻難以達成的心願。 -
健保差額負擔 擬增心臟瓣膜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158102年第2次召開全民健康保險會第一屆會議,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一項有關新醫材納入差額負擔品項的重要提案。
-
骨鬆阿嬤跌倒就骨折 人工髖關節可恢復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9882歲的江黃阿運阿嬤兩年前因跌倒,造成左邊股骨骨折,醫師為她換了人工髖關節,療養3個月後終於恢復正常行走。沒想到一星期前阿嬤又在浴室跌倒,雖然只是輕輕一跌,卻造成右邊股骨骨折,只好又回去找醫師,幫她換上右側人工髖關節。
-
濫用類固醇藥物 壯男股骨頭壞死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36現齡46歲的于先生從小因罹患「過敏性鼻炎」,經常服用中西藥來改善症狀。22年前當兵時,左腳不慎受傷,走路出現疼痛、扭曲,經醫院診斷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於是接受「股骨頭切骨轉位手術」,治療後恢復正常行走。 -
長期飲酒 當心引發缺血性股骨頭壞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20衛生署台南醫院骨科胡智雄醫師指出,門診中常見許多中年男性,因長期飲酒以致髖關節出現疼痛症狀,許多患者在發病的初期未加以重視,甚至對於疾病沒有正確的認知,因而錯失了黃金的治療期。等到情況嚴重到連走路都發生困難時,才前來尋求治療,但經診斷後往往發現股骨頭已經壞死且造成髖關節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