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
5旬婦不願洗腎!嘗試偏方病情惡化 改採腹膜透析好轉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1550歲葉小姐飽受糖尿病之苦,因腎臟功能越來越差,去年年初醫師建議洗腎,但她不想面對,嘗試中藥及其他偏方,直到去年10月症狀惡化,因嘔吐、尿不出來就醫檢查,結果尿素氮、肌酸酐指數超標,緊急住院,在醫師勸說下接受透析治療,病情才逐漸穩定。 -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容易住院! 醫師破解迷思揭背後原因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400糖尿病族群不只要注意血糖過高,「低血糖」更是不容輕忽。嚴重長期的低血糖會導致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增加、認知功能受損。根據研究顯示,台灣約有3成服用傳統口服藥的第2型糖尿病人曾發生低血糖症狀。低血糖事件不但可能造成立即性危險,也會影響病人用藥治療的遵從性,增加血糖控制不佳的風險。 -
糖尿病友運動前注意! 正確保護足部監測血糖補充水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120國內有相當多的糖尿病友,而即使當了病友,仍不能偏廢運動。運動為糖尿病友帶來很多好處,像是降低胰島素阻抗性幫助血糖控制;改善血糖、血脂及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自我形象、釋放壓力減輕憂鬱達到增進生活品質之效。持續規律運動是糖尿病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卻可能引起運動傷害,更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安全。對於糖尿病友,如何正確運動,避免運動造成的傷害十分重要。 -
APP進行連續14天葡萄糖監測 擺脫天天扎手指自信控糖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347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呼籲,連續14天葡萄糖監測已經是全球管理趨勢。相較傳統血糖機,連續葡萄糖監測科技(CGM)無需每天扎針,便可連續14天穩定監測血糖,使糖友遠離併發症風險!目前已在國際間廣泛運用,更是糖尿病八大國際學會列為控糖指標之一。 -
手腳沒感覺?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 醫師解析照護治療法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46糖尿病會導致周邊神經病變,手腳對疼痛感明顯較弱,對溫度感覺變差;另有人會周邊神經痛,經常有觸電感、燒灼或是螞蟻在爬的感覺等。蔡睿頻醫師提醒,65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盛行率,男性為18.8%,女性22.8%,需特別注意。 -
糖尿病「鉻」種飲食穩控血糖! 苦瓜、肉桂同為好選擇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753據統計,全台糖尿病人數已突破230萬人,是國人最常見的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的成因大多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有關,飲食西化及肥胖更是助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高糖、高油及重鹹的飲食,都會增加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不平衡。由此可見,對健康成人而言,日常飲食內容與血糖是否穩定息息相關。不少科學文獻指出,在各項天然食物中蘊含幫助血糖調節的潛力,包括易取得的苦瓜、肉桂以及微量礦物質元素鉻,各別具有幫助血糖穩定的活性成份。藥師林東慶提醒,有血糖控制問題的人,應多攝取健康有益的天然食物。 -
3成糖友衍生慢性腎臟病變恐洗腎 牢記早期腎病5大警訊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90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09年糖尿病人數已高達242萬人,每3位糖友就有1位將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部分嚴重病患可能導致長期洗腎,然而糖尿病腎病變症狀不明顯,調查發現竟有高達半數糖友不知道自己有潛在腎病變風險。醫師提醒,糖尿病患應記得「泡水高貧倦」5大早期腎病警訊,於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初期便介入,配合調整生活型態,積極藥物治療,有機會延緩腎病變進程。 -
台灣腎臟患者未來將破3百萬人 專家點名4大族群要注意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100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人口老化,慢性腎病患者愈來愈多,健保負擔日益沉重,研究顯示,到了2027年,台灣腎病人口恐逼近300萬大關,如何預防早期腎病,成為公衛界、醫界及政府努力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