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EGFR
-
晚期肺腺癌別放棄治療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現生機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933陳崇裕說明,確診肺癌後,病人必須先做基因檢測,依據基因突變種類表現,例如,EGFR、ALK、ROS1等,進行「個人化」且「精準」的治療方式與組合。臨床觀察,超過5成以上肺腺癌屬EGFR基因突變,建議使用口服標靶藥物,腫瘤反應率相當高,腫瘤縮小的比率甚至可以超過8成。不過,不管使用第1線或第2線標靶藥物,平均1年之後,都會出現抗藥性,腫瘤復發或轉移,如果接力使用第3代標靶藥物,就能延長治療時間。 -
台灣肺癌發生率高於全球 其中確診人數尤以女性為多
癌症新知 / 肺癌3436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醫師指出,雖然國內吸菸率逐漸降低,然而廚房的油煙、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都漸漸成為肺癌罹患的主因,讓人防不勝防,尤其在女性因為家庭角色的關係,常處於致癌因子的環境,如廚房油煙、密閉室內的二手菸等,造成許多女性和非吸菸者近年來肺癌發生率增加。 -
肺癌跨國實驗室成立 美台合作研究精準療法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633肺癌近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死亡率更同時高居台灣及美國癌症之冠。看準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量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選擇榮陽團隊作為合作對象,第1次在台灣成立跨國實驗室,針對肺癌展開為期5年的合作計畫,將探討亞洲與西方人癌症基因的差異,以發展精準的治療方法。 -
晚期肺癌 每4人就有1人合併腦轉移
癌症新知 / 肺癌4475據統計,確診為晚期肺癌的病人中,每4人就有1人合併腦轉移,出現注意力變差、記不住事情、記憶受損、頭暈頭痛等類似失智的症狀。醫師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該定期接受低劑量胸部斷層掃描,如胸悶、久咳不癒,務必積極就醫。 -
台北101點亮「世界肺癌日」 醫病攜手戰勝肺癌
癌症新知 / 肺癌3570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肺癌患者有七成四發現時已為晚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何肇基醫師表示,早期肺癌不易發現,但到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會使病人呼吸困難,產生背痛、胸悶等症狀,會大幅降低存活率。呼籲有家族病史、抽菸或長期接觸空氣汙染、油煙、化學物質或是曾有肺結核等其它慢性肺炎患者,應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
肺癌免疫療法現生機 提高末期患者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肺癌3384台北榮民總醫院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表示,肺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因在於傳統化療副作用大,標靶藥物又會出現抗藥性,晚期癌友等於無藥可用,免疫療法的出現,確實造福了許多癌友。 -
降尿酸藥引發過敏致死 每年奪走20命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89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藥劑部門與中央健康保險署合作研究,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中,新服用安樂普利諾的患者,統計結果顯示,台灣2005至2011年間,每年每1000位服用安樂普利諾的患者中,有4.68位會引發藥物過敏反應,其中有2.02位需入院治療,0.39位病患死於服用此藥引發的嚴重過敏反應。 -
輕忽眼底足部檢查 糖友失明截肢風險激增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23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友只要掌握控糖A到G,包括糖化血色素、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遵醫囑按時服藥、眼底檢查、足部檢查及腎功能檢查等7個指標,就能遠離糖尿病併發症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