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患者術後又遭逢肺癌腦轉移 標把新藥增加存活率

2496
陳敬哲 報導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表示,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有助於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供)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63歲樓先生多年前罹患腦瘤,接受開顱手術,切除腫瘤,3年前講話時經常斷片,沒有邏輯,且無法連貫,表達能力變差,原以為手術副作用,但因久咳未癒,到院檢查竟是肺癌轉移腦部。


罹患腦瘤,又遭逢肺癌腦轉移,這雙重打擊讓他萬念俱灰,所幸在另一伴鼓勵以及醫師積極治療下,基因檢測ALK基因變異為陽性,服用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療效顯著,現在常跟太太一起運動。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最新癌症報告發現,肺癌死亡率蟬聯第1位,平均每1小時3分15秒就有1人死於肺癌,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4,000人,且死亡人數亦高達9,000多人。


由於早期肺癌症狀並不明顯,超過6成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如何幫助患者延長存活期,且讓患者有機會使用標靶藥物,這是治療晚期肺癌的目標。


陳育民指出,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後者如果是突變基因EGFR,已有許多標靶藥物可選擇。如果EGFR無突變,則需進一步檢視ALK基因是否突變,如果突變,目前已有數種標靶藥物可供使用。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醫師指出,ALK突變肺癌人數相對較少,原本可用的藥物不多,ALK陽性抑制劑問世後,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而新1代藥物更能將存活期延長超過5年。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表示,2020年6月美國癌症年會1項長期臨床追蹤研究發現,新1代ALK陽性抑制劑用於第1線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62.5%,至於接受第1代ALK陽性抑制劑的患者,5年整體存活率僅45.5%。


此外,使用新1代ALK陽性抑制劑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達34.8個月,明顯高於第1代ALK陽性抑制劑10.9個月,更有效控制肺癌,不致產生抗藥性而惡化。


王金洲說,健保署於2019年12月放寬「新1代ALK陽性抑制劑」給付規範至第1線,只要基因檢測確認ALK陽性之晚期肺癌患者均可申請給付,癌友不可輕言放棄。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