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黑質
-
巴金森症患者2大「斷電」高峰時間點 醫揭治療新趨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470巴金森症的治療主要依靠多巴胺類藥物,如左多巴胺(Levodopa)、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s)、COMT抑制劑(COMT inhibitors)、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MAO-B inhibitors)等。吳瑞美表示,多年藥物治療後,患者普遍面臨藥效減弱的瓶頸。藥量足夠時行動自如,但藥效消退後,較嚴重的患者如同電池沒電,出現全身僵住、動作遲緩、反應變差、寸步難行等「斷電」現象,導致跌倒和傷害。 -
腦性麻痺病人手腳功能退化 基因檢查竟為神經退化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071位20歲自小被診斷為智能障礙的「腦性麻痺」病人,因近1年肌張力失調情形加重,引起手腳功能退步及無法單獨行走,故家長帶其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竟為Beta螺旋狀蛋白關聯之神經退化疾病(BPAN)。 -
巴金森氏症病程細分5期 醫:治療採1療法不讓病情惡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08老年人因老化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除了失智症外,巴金森氏症也是一大威脅。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表示,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與老人退化很像,導致患者來到醫院就診時,病程往往是較為嚴重之時。臨床通常會先採用藥物控制,當病情惡化嚴重才考慮手術治療,進而改善症狀並避免藥物副作用。 -
老化危機!7旬翁手抖便秘、睡眠變差 竟罹巴金森氏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09巴金森氏症目前無法完全治愈,但只要配合醫囑適當使用藥物,症狀仍可獲得明顯改善,生活品質也會得到提升。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豫提醒,如果民眾最近感覺力不從心、動作變得緩慢、肢體僵硬、走路步伐變小、或手腳出現顫抖的情況,建議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的諮詢和評估,一旦確診巴金森氏,及早治療能夠有助於症狀的控制。 -
英國研究:長者常失眠、做惡夢 恐高機率患巴金森氏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04臨床顯示,「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者未來罹患巴金森氏症或其他神經退化疾病機率較高,且早在巴金森氏症動作症狀發生的5至10年,就先出現睡眠障礙,因此,被視為早期前驅症狀。 -
長者有動作障礙要當心!婦手抖站不穩 檢出帕金森氏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81台東馬偕醫院神經科醫師方大瑋說明,帕金森氏症的盛行率為每10萬人口約有3百人,但花東老人人口比率較高,且許多老人獨居或在機構中發現不易,所以盛行率易被低估,且發現病情時常已屬中晚期了。 -
艾草萃取物有益巴金森治療! 花慈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2根據2021年台灣健保資料統計,巴金森氏症患者人數共77,428人,而在61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每百人中就有超過1人罹病。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副院長何宗融、黃志揚,與中醫部、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團隊,針對本土中草藥的「艾草」進行深入探討,著重於對抗巴金森氏症並發表國際期刊《植物醫學期刊》(Phytomedicine)。 -
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2721隨著用藥時間變長,帕金森氏症病友經常因血中左多巴藥效持續性以及藥物波動併發的「OFF斷電」現象和「異動症」所困擾,陸清松說,藥物在血中濃度的起伏,是造成病患惡化最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