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鴉片
-
胰癌晚期腹痛難耐 電毯覆蓋止痛貼片險昏迷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408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指出,「吩坦尼」的止痛效力比嗎啡高50至100倍,常用於手術麻醉、癌症末期病患、重度疼痛、慢性頑固性疼痛,必須小心用藥,因為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便祕、暈眩、嗜睡等,嚴重者會因呼吸抑制而導致死亡。
-
夜店毒影幢幢 男子喝下「迷姦水」險GG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490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新興毒品經常混用許多藥物,嚴重可能造成急性中毒,甚至致死,青少年應盡量避免出入聲色場所,也不可隨意飲用來路不明的飲料。 -
國衛院與中研院攜手 發表17項尖端生醫技術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00其中,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洪明秀副研究員團隊開發的DBPR211,深具抗第二型糖尿病、抗肥胖及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症的潛力。目前第二型糖尿病治療藥物中具減重效果者有限,如常用之DPP4抑制劑即不具減重效果,而SGLT2抑制劑雖具部分減重效果,但不適用於腎功能不佳者。DBPR211則提供糖尿病患治療上另一項新選擇,也提供糖尿病合併治療新組合之可能性。 -
非癌患者有權選擇不痛 醫籲放寬止痛藥管制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095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醫師指出,疼痛常發生在於癌症患者,但65歲以上長者,每兩位就有一位因為非癌疼痛而影響身體功能,其中又以關節炎和下背痛患者最多。 -
社交活躍幫助腦內啡生成 友情比嗎啡止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52英國牛津大學Katerina Johnson表示,為了證實人體內天然的止痛藥──腦內啡(endorphin),在社交比較活躍的人身上較多的這個理論,他們做了一個實驗。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追蹤了大約100位年齡18歲到34歲間的成人,去觀察他們對疼痛的忍耐度與平日社交情況,同時詢問了有關生活上的各種問題,也進行了非侵入性的疼痛測驗。 -
癌痛莫忍耐 疼痛治療提升癌友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690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即日起至8月26日展開抗痛周,志工透過疼痛臉譜小卡,協助有疼痛困擾的病友自我評估,就診時向醫師準確表述疼痛指數,縮短醫病溝通時間。 -
早洩與不舉有差別 台灣男性認知待加強
兩性關係 / 男人幫2046台北榮總泌尿部醫師黃志賢表示,早洩男性有非常快速的興奮期,以致射精順序明顯壓縮。原發性早洩從第一次性經驗就開始,大多在1分鐘之內,1%患者為一觸即發。續發性早洩則是與以往相較,射精時間縮短至3分鐘以內者。 -
比生小孩還痛 近六成重度癌患喊痛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77癌症希望基金會委託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進行的「癌患疼痛調查」顯示,近半數(44.8%)癌友有疼痛問題,在半年內有疼痛經驗者中,有三成四即使服用止痛藥物,仍無法控制疼痛。在重度疼痛患者中,近六成(59.9%)不滿意目前疼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