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體溫調節
-
夏日貪涼吹出冷氣病 按壓4穴位提升抵抗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67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李敏表示,冷氣病是常見的現代文明病,但早在明代,醫家張介賓就將這種「畏暑貪涼,不避寒氣」所導致的疾病,稱為「陰暑」。古代雖然沒冷氣,但富貴安逸之人喜歡「或於深堂大廈,或於風地樹陰,或以乍寒乍熱之時,不謹衣被,以致寒邪襲於肌表」,而導致陰暑,而現代幾乎家家有冷氣,陰暑的情況更為常見。 -
夏季慎防中暑 老人較一般成人風險高3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87為防止使用特定藥物的慢性疾病患者中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醫師鄭惟太提醒,老人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感,排汗速度也較緩慢,加上有慢性疾病史的人,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等長期服用藥物者,皆屬中暑高危險群,因有些藥物會影響身體的排熱功能,需特別注意。 -
氣候暖化妨礙核心體溫下降 失眠人口恐再增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68「科學進展」期刊(Science Advances)最近刊出一項論文,內容指出,隨著氣溫上升,會有更多人晚上睡不著。研究人員彙整2002年至2011年間,美國疾管中心約76.5萬份的問卷,並對比回答者所在地的氣溫,發現了氣溫與睡眠品質顯著相關,而且在夏季,相關性高出3倍。 -
大熱天吃冰吹冷氣畏寒又頭暈 小心中陰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47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廖子嫻表示,夏日體內溫度升高,許多人為了消暑進入冷氣房或大口喝冷飲,因溫度差異過大,熱氣尚未散出就直接接觸到冷空氣,造成毛孔與血管驟然收縮,寒氣聚於體表或腸胃內,因而產生頭痛、肩膀緊繃、畏寒,但身體熱氣高等不舒服的症狀。 -
低溫救命! 減輕器官缺氧後遺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30此外,去年德國車神舒馬克滑雪跌倒重創頭部,接受低溫療法減輕腦壓,脫離昏迷。韓國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日前心臟病突發,術後也是靠低溫療法,減輕腦缺氧後遺症。 -
秋老虎發威 6大高危險族群慎防熱傷害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878國健署表示,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以及體重過重者等6大族群,容易得到熱傷害。
-
夏季陽氣最盛! 敷貼「三伏貼」最佳時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66以往中暑多發生在小朋友和老人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者身上,但現代人夏季時喜愛吃冰品、缺乏運動,使得身體代謝變差,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在高溫環境廚房煮飯的媽媽產生中暑現象。
-
熱傷害急診人數創新高 減少陽光曝曬保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77國民健康署公布最新醫療院所急診熱傷害就醫統計報告,結果顯示,今年6月共338人次。不過隨著氣溫攀升,7月1日至14日短短兩週,因熱傷害而送急診就醫竟達451人次。如果氣溫持續高漲,7月單月急診人數恐將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