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傷害急診人數創新高 減少陽光曝曬保健康

1798
【NOW健康 黃靖芳/台北報導】
曬太陽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陳妙心指出,該項監測範圍為熱傷害,其中包括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以及中暑等。7月上半個月急診就醫情況嚴重,平均每天約32人因熱傷害症狀而送急診。

氣候炎熱防中暑,光喝水不夠,還要避免陽光直接曝曬!近來國內氣溫屢創新高,7月前兩週因熱傷害送急診,單月就醫高達451人次,創下近年來紀錄。醫師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若氣溫超過35度,陽光直接曝曬超過4小時,就可能中暑,導致熱衰竭,光靠補充水分無法預防。

國民健康署公布最新醫療院所急診熱傷害就醫統計報告,結果顯示,今年6月共338人次。不過隨著氣溫攀升,7月1日至14日短短兩週,因熱傷害而送急診就醫竟達451人次。如果氣溫持續高漲,7月單月急診人數恐將破千。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陳妙心指出,該項監測範圍為熱傷害,其中包括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以及中暑等。7月上半個月急診就醫情況嚴重,平均每天約32人因熱傷害症狀而送急診。

陳妙心分析同期熱傷害急診就醫資料發現,100年7月為375人次,101年7月536人次,102年7月為508人次,而今年7月前兩週遠超過歷年來同期,推估若整個7月持續高溫不降,單月熱傷害急診人次可能破千。

暑假期間,水上活動成為許多民眾的最愛,玩水雖然消暑,但千萬別在陽光下待過久。前任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警告,當戶外溫度超過35度,一旦直接暴露在陽光下超過4小時,就可能引起中暑,甚至熱衰竭。

陳維恭指出,不少民眾戶外活動時,以為只要多喝水就沒問題,但卻忽略了曝曬陽光就是危險因子,曝曬時間越長,體溫就會隨之升高,一旦腦幹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衡,就會引發熱衰竭,甚至多重器官受損。

陳妙心呼籲,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最好選擇氣溫較低的時段,或在樹蔭下進行,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間於烈日下活動。活動時宜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吸水或排汗的衣物,做好防曬措施,包括戴太陽眼鏡、戴寬邊帽及擦防曬乳液。

另外,民眾當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體溫過高,出現口乾、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等熱傷害症狀,應迅速離開高溫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飲用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就醫,以免熱傷害造成不可挽回等後遺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