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汗腺和排汗功能被暑熱、溼熱壓迫,導致汗排不出去,被逼在皮膚內層,這時,身體會出現大約38度的低燒狀況。(圖/ingimage)
天氣炎熱,氣溫不斷攀升,暑熱難消,醫院門診中,中暑的民眾也增多!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目前中醫科門診,平均4人就有1人出現全身無力、發燒、頭暈、腸胃不適等症狀,比前幾個月增加至少兩成。
以往中暑多發生在小朋友和老人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者身上,但現代人夏季時喜愛吃冰品、缺乏運動,使得身體代謝變差,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在高溫環境廚房煮飯的媽媽產生中暑現象。
中暑是汗腺和排汗功能被暑熱、溼熱壓迫,導致汗排不出去,被逼在皮膚內層,這時,身體會出現大約38度的低燒狀況。黃中瑀主任表示,若出現輕微中暑症狀,除了補充水分,也可以輕輕按摩合谷、風池、迎香與太陽穴來舒緩。
另外,炎熱天氣是敷貼「三伏貼」的最佳時機!陽氣最盛時,人體血氣運行也最為旺盛,黃中瑀主任建議「內病外治」,若能於血氣相對應的穴道做穴位敷貼,就能改善與調理體質。
可將白芥子、細辛、甘遂、肉桂等溫陽成分的中藥材,貼於背部的定喘、風門、肺俞、腎俞等穴位,引起輕微發赤反應、刺激穴道,使藥物直接由皮膚吸收,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達到「引邪外出」、「扶正祛邪」的效果。但主任也提醒,因為該中藥包括利尿藥物,可能出現頻尿現象: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時間敷貼會大量起泡者,以及發燒和咽喉發炎者都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