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馬凡氏症候群
-
高血壓比主動脈剝離可怕! 日常「致命飲食習慣」曝光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45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彥彰說明,主動脈是負責將心臟打出的血液輸送全身使用的血管,需要承受由心臟射出的高壓血流,若主動脈的血管壁內緣產生破損,而血流由破損缺口灌入主動脈的血管壁之中,造成血管壁撕裂,就稱做主動脈剝離。 -
因主動脈剝離驟逝案例頻傳 控制高血壓能避免憾事發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64甚麼是主動脈剝離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彥彰說明,主動脈是負責將心臟打出的血液輸送全身的血管,需要承受由心臟射出的高壓血流。若主動脈的血管壁內緣產生破損,而血流由破損缺口灌入主動脈的血管壁之中,造成血管壁撕裂,就稱作主動脈剝離。 -
撕裂胸痛不可大意 非典型主動脈剝離恐致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846徐展陽表示,急性主動脈症候群的表現,多半是撕裂般胸痛,伴隨血壓飆高、胸悶、冒冷汗、下肢無力、暈眩,甚至昏迷等症狀,其存活率與手術介入時機有絕對的正相關。臨床統計,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患者若未即時治療,有50%會在48小時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高血壓、先天主動脈狹窄、懷孕期、胸部曾外傷,或某些罕見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都是急性主動脈症候群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緊急外科手術的介入治療是唯一讓病患存活的方式。 -
主動脈剝離致死率高 逾半發病後48小時內喪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於12月8日與友人聚餐時意識不清,倒地送醫後診斷為主動脈剝離,術後送加護病房,裝上葉克膜以維持生命跡象。馬偕醫院10日晚間證實,江丙坤因年事已高等多重因素,多重器官衰竭,7時安詳辭世。 -
主動脈血管瘤好發60歲以上中老年人 若大出血致死率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3476姜智耀說明,主動脈瘤並非惡性細胞異常增生,而是主動脈血管壁變薄,導致局部血管永久性擴大,通常擴張至正常大小的兩倍以上,原因包括動脈粥狀硬化、中層囊腫壞死、感染、外傷、主動脈血管缺陷(馬凡氏症候群)與剝離等。 -
「醫龍」劇情真實上演 學子罹罕病馬凡氏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601萬芳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醫師指出,患者當時因突發的左側胸骨下疼痛,被緊急送醫檢查,經電腦斷層對比顯示,病患有「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與擴大約6公分的「主動脈根部」等狀況,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合併「急性主動脈剝離」,緊急照會心臟外科進行手術。 -
新生女嬰手腳長 及早確診馬凡氏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83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表示,該名女嬰身長54公分,由於出生時身長就很突出,但是一出生即出現類早老症的外觀,同時手指及腳趾特別細長,因此初步懷疑罹患馬凡氏症或其他先天異常、代謝疾病、鬆皮症等疾病。經過醫師全面生理檢查同時發現有心血管疾病,即邀請小兒心臟科醫師加入會診,經過遺傳科基因診斷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 -
讓生命延續 林依晨擔任器官捐贈大使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