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過去曾發生不少名人於家中浴室猝逝的消息,死因多疑似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引起社會大眾對於主動脈剝離的關注,更有許多病患因為擔心自己患有主動脈剝離而至門診就診。而幾年前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也是在飯店用餐時,突發主動脈剝離,後仍搶救不治;究竟什麼是主動脈剝離呢?
主動脈剝離 8成有高血壓病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彥彰說明,主動脈是負責將心臟打出的血液輸送全身使用的血管,需要承受由心臟射出的高壓血流,若主動脈的血管壁內緣產生破損,而血流由破損缺口灌入主動脈的血管壁之中,造成血管壁撕裂,就稱做主動脈剝離。
黃彥彰表示,主動脈剝離主要成因分為退化性因子(如高血壓)、先天性基因因子(如馬凡氏症候群、Loeys-Dietz syndrome),或外傷性因子。然而,主動脈剝離的病患中,將近8成都有高血壓病史,是這些風險因子中的比例最高,同時也是其中唯一可控制與矯正的風險因子。
此外,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增加甚至只占高血壓對人體造成傷害中的一小部分,其他高血壓對人體的傷害包括了增加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心衰竭,腎臟疾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預防、控制高血壓 日常飲食習慣要注意
在高血壓的預防與控制中,第一步便是做好生活習慣的改變。飲食中減少鹽分的攝取,減少甜食、含糖飲料,紅肉的攝取量,改以蔬菜、水果、低脂的乳製品、全穀物、白肉(家禽或魚肉)來替代;增加平時運動的質量,若能達到每次40分鐘以上的無氧運動,每周三至四次以上更好;體重過重的人可以考慮減重,每減少一公斤血壓便下降毫米水銀柱,並且戒菸與減少酒精的攝取,男性不超過每日30毫克的酒精,女性不超過每日20毫克的酒精。
血壓高居不下或合併慢性病 應積極與醫師商討對策
如果在生活習慣已經矯正過後,平時收縮壓仍然高於140毫米水銀柱或舒張壓仍高於90毫米水銀柱,又甚者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或已經有一部分高血壓病併發症已經出現,則需要與醫師討論,使用高血壓藥物積極地對血壓進行控制。
延伸閱讀:
只有膽固醇過高才會造成動脈硬化? 醫師公開10個意想不到的傷「心」元凶
全台約508萬人罹患高血壓! 十大死因3種跟它有關,這些人最好天天都要量血壓
編輯:潘哲宇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延伸閱讀
-
「秋冬專案」擬常態化實施 邊境管制討論恢復風險評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96陳時中表示,秋冬專案應該會再延續,勸導戴口罩實施下來也沒有很多人被罰,民眾都表現良好,會視疫情狀況,放寬高鐵飲食;至於入境政策大概不會改變,不過有可能恢復區分低風險與中低風險國家的入境規定,但不會用打疫苗當作入境根據,因為打疫苗會有空窗期,會分析當地疫情而定。 -
這些疾病恐演變成洗腎 改善體內微循環「腎」重保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825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以及腎元所組成的,有著豐富的微血管,如果血壓、血糖或血脂控制得不好,就容易造成血管壁傷害及病變。血壓若未控制好,身體處在高血壓狀態時,腎臟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導致腎臟病的發生,而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容易導致腎絲球硬化及腎元破壞。 -
胸口異常悶痛快就醫 主動脈剝離每小時提高1%死亡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321程先生自述,事發前幾天,晚上睡覺時隱約感覺胸口不舒服,一直都睡不太好,後來出現頸部撕裂痛、胸悶等症狀時,本來還在猶豫是否要就醫,但因實在太不舒服,便趕緊前往醫院掛急診想求個心安,沒想到初步檢查疑似主動脈剝離或心肌梗塞,由於醫學中心的患者眾多,他擔心檢查排程延誤病情,便決定轉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
時隔8個月新冠死亡第8例 部桃護理師婆婆發病隔日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26連續4日沒有本土病例,似乎讓許多人小鬆一口氣,今(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口氣公布4名本土個案,包含確診即死亡個案(第907例),病毒來源是第863例(10B護理師),此家庭群聚目前有6名感染者,台灣間隔8個多月再增新冠死亡;同時,新增第908例目前疫調確認是第889例接觸者。 -
國內運輸將禁止飲食 春節高鐵停售自由座台鐵站票減賣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37何淑萍表示,交通部研擬高鐵與台鐵禁止飲食,近日呈報指揮中心,今日已取得認可,但實施時間目前未定,當行政程序完成後,將會立即對外公布,一旦實施,若民眾違規現場會先勸導,若屢勸不聽將可開罰3千至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