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8月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台灣地區有6947人在等待器官移植,而器官捐贈人數每年只有200人,捐贈來源相當有限,在國內往生後願捐贈器官的人數,遠遠不及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人數,不少患者遺憾而死。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8月24日舉行「用愛心接力,讓生命延續、器官捐贈宣導」記者會,形象大使林依晨現身為器官捐贈代言,為器官捐贈推廣盡一份心力。
林依晨表示,器官捐贈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讓愛延續下去,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跟她一樣,認同器官捐贈,並且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或是上網申請器官捐贈意願註記。
值得一提的是,連續4年器官捐贈海報上的主角「小麥熊」以神秘嘉賓之姿,和心臟移植真實案例何天陽先生一同蒞臨會場並分享心路歷程,讓記者會充滿溫馨感人的氣氛。
衛生署副署長、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張上淳表示,目前國人對於器官捐贈的接受度仍相當保守,即使經過多年的努力,許多人仍有死後8小時不能移動遺體的觀念,這使得器官捐贈在台灣推動仍然十分的困難。
因器官捐贈而重獲新生的何天陽指出,自己是馬凡氏症候群病友,因身體結締組織的異常,合併二尖瓣脫垂,主動脈根部瘤狀樣擴大,曾四度手術心瓣膜仍無法修補好。97年7月心臟已完全失去功能,幸好等到心臟接受移植。
何天陽非常感謝捐贈者及捐贈者家屬的大愛,讓他有機會能擺脫病痛,以前原本走幾步路就會氣喘吁吁,且不知道明天還在哪裡,現在已經可以像正常人一般生活,甚至還可以參加登山活動體驗新心生活。
記者會上另一個矚目的焦點是歷年來在器官捐贈海報中出現的熊寶寶-小麥熊,終於在今天的記者會上現身。
至於小麥熊是一隻修補過心臟的小熊,小麥就是麥穗,麥穗落地長出新的麥苗,就像是好心人幫小麥種下了愛的種子,讓小麥把更多的愛傳播出去,使有限的生命變成了無限的大愛。
延伸閱讀
-
緬甸婦跨海換腎救回一命 台大醫院完成高難度腎臟移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395台大醫院外科部腎臟移植團隊、一般外科醫師李志元表示,李女士現年72歲,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在2009年因末期腎臟病而須洗腎,並在2011年接受首次腎臟移植。李女士曾經在2011年接受過第1次腎臟移植,在2020年6月因為腎功能惡化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因為李女士體內存在有廣泛的抗體會去攻擊人類組織配對抗原,要等到大愛器官捐贈十分困難,需進行活體腎臟移植。但配對的結果顯示李女士體內仍然有抗體會攻擊捐贈者。 -
台大首例DCD肺臟移植成功 心臟停止時間是手術大敵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993徐紹勛說明,目前大多數器官捐贈來源,多是腦死大愛民眾,但捐出器官經常是在重大意外後,肺部經常有嚴重損傷,無法用於移植,因此心臟、腎臟、肝臟移植數較高,要能有符合移植條件肺臟機會不多,心臟死後器官捐贈,能夠有條件良好肺臟機率較高,日前台大醫院就完成首例。
-
跨越傳統觀念接受器官捐贈 讓生命與愛延續下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96張女士表示,多年前因兒子就讀的學校正在推廣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小孩回家後與她分享此概念,她也認為平常都會捐贈用不到的衣服,當死後還能將無用化為有用,何樂而不為?正好與器官捐贈的理念不謀而合,便把握機會將器捐意願註記在健保IC卡上,同時了解人生無常,也時時提醒自己隨身攜帶器官捐贈卡。 -
國內第1例孕婦肝臟移植 術後成功誕下寶寶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007林口長庚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威震表示,肝臟移植手術複雜且屬高風險,如果在懷孕的狀態下進行,另需考量胎兒的安全性,確保術中胎兒心跳、血壓穩定,否則可能導致胎死腹中。不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孕期中接受肝臟移植手術者,全世界只有5例,其中僅2例順利生產,台灣過去也無這種案例。由於難度極高,一般不建議孕婦接受移植手術,而是直接引產。 -
公視職人劇《生死接線員》 探討器官捐贈議題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050全台灣目前大約有15萬名執業護理師,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其中僅有62位護理師專門負責器官勸募,他們穿梭在辦公室、加護病房、檢驗室及開刀房,同時肩負了9千多人重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