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醫材
-
電療強度愈大愈有效? 醫師授購買電療醫材前注意事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38至醫療院所接受復健,常見大排長龍,有些人乾脆在家自行使用電療醫材,不過,醫師提醒,電療強度絕非愈大、效果愈好,設定太強,恐怕灼傷皮膚。另外,植入心臟節律器、植入式心臟去顫器等患者,以及孕婦、癲癇、小孩、糖尿病患者也不宜使用這類儀器。 -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面臨哪些困境? 3大領域需前瞻展望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77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於日前共同舉辦 《打通數位健康任督二脈:2023 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邀請業者20位專家包括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吳亭瑤、工研院生醫所所長莊曜宇、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崇僖、賽諾菲Sanofi台灣公共事務暨市場准入處長William Tsai、裕利醫藥台灣總裁周志鴻等人,針對創新藥材、生醫健康資料、遠距醫療等3大領域所需法規與政策,進行前瞻性探討與展望。 -
全民健保總額預算框架下 新醫療科技如何納入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197以更長遠的眼光而言,新藥/新醫療科技的演進與發展,可以讓原來屬於「不可避免的死亡」,轉為「可預防或可治療」的疾病,或長期服藥的慢性病。近幾10年來最有名的就是癌症治療的突破,讓80年代以前的絕症,到今天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當然,這些醫學上的突破,也衍生醫療費用上漲的問題,以及健保的財務壓力。 -
陽明交大研發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 已獲衛福部上市許可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390晚期肺癌患者腦轉移之後,大腦腫瘤可能多達20至30顆,治療起來相當棘手,陽明交大為此自行研發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只需30秒就能精準判讀腦瘤位置,大幅提高放療精準度治療,日前正式取得衛福部上市許可,目前正於北榮、中榮及新光醫院等試運,希望健保早日納入給付。 -
蕭薔代言MIT醫美線雕醫材 展現書法之美親自揮毫致意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03久未出現在螢光幕前的凍齡美女蕭薔,今(24)日出現MIT醫美線雕醫材新品上市發表會,身為代言人的蕭薔,也展現書法才藝,現場揮毫對品牌致意。 -
台灣mRNA研究能量大爆發! 莫德納培育新創研究人才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338為加速mRNA研究,賦能在地研發團隊,由莫德納台灣發起、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的第一屆「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於9月21日公布獲獎名單,並同時舉行頒獎典禮。包括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莫德納資深副總裁Patrick Bergstedt以及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等人出席頒獎典禮。經公開收案共有35隊報名,最終選出5組獲獎團隊與個人,將獲得總額新台幣250萬元的獎金,以及莫德納一對一業師輔導的資格。 -
健保挹注1.16億點!半月板軟骨修補系統 10月納入健保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409有些民眾可能遇過因運動傷害、車禍、老化等因素,造成膝蓋半月板軟骨破裂,需要自費醫材進行手術,不過好消息來了!中央健康保險署今(14)日宣布,自112年10月1日起將「半月板軟骨修補系統」納入健保給付,預估1年約有4,300人次受惠,健保挹注預算約1.16億點。 -
液體OK繃購買前注意! 勿塗身體這部位、蠶豆症別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16被喻為「醫用3秒膠」的液體OK繃,可在傷口形成保護膜,防水、避免病菌侵入皮膚,已成家庭常備藥品,不過,食藥署提醒,液體絆創膏大都含有樟腦,蠶豆症患者塗抹之後,可能引發「溶血反應」。此外,不宜使用於眼、鼻、黏膜及皮膚敏感等部位,以免造成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