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醫材
-
爭取「胰腺」生機! 台大AI診斷助早期揪出胰臟癌病灶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1009胰臟癌為台灣2022年第7大癌症死因,美國也預估胰臟癌將在2030年之前成為全美第2大癌症死因。台大醫院整合消化內科與外科、影像醫學科、腫瘤醫學與放射腫瘤科,及營養師、護理師與病患個案管理師打造胰臟癌多科團隊,從診斷、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併發症處置、支持與緩和治療,全面提升胰臟癌的治療成績。 -
尿失禁如何改善?常見3類治療方法 這2種不吃藥免手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44尿失禁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好發於女性,可能會因此引發漏尿問題,造成社交及生活品質方面的影響,食藥署說明,尿失禁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此外,吸菸、肥胖、生產、過度勞動、女性停經後荷爾蒙缺乏等原因,也皆可能導致漏尿。 -
防缺醫材!33項特殊醫材 業者供貨不穩提前6個月通報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119為了提早因應藥品缺藥,食藥署規畫「藥品供應資訊平台」,讓醫療院所、藥廠或藥局端通報缺藥資訊。事實上,缺乏醫材,更可能危及急重症患者生命,食藥署最近預告「必要醫療器材品項清單」草案,將33項特殊醫療器材列入其中,業者如供貨不穩,至少於6個月前向中央主管機關通報。 -
歐盟通過「人工智慧法案」 台灣擬跟進促數位健康發展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299TAIDHA理事長陳良基表示,隨著歐盟通過「人工智慧法案」,台灣國科會已著手規劃法規,2024 年有望推出「 AI 基本法」,攸關台灣遠距醫療發展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已修法峻事,「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籌備處」亦已成立,將待明年正式實施與運作。 -
CHPTA專責辦公室成立 加速新藥收載及健保給付時程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7091現行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過程冗長,從申請藥證到納入健保給付,均需24個月,而過去10年間,癌症新藥從申請健保給付至生效,等待期更久。健保署今(27)日正式啟動「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 (CHPTA),同時預告113年1月1日開始運作,希望藥品在取得食藥署藥品許可證後,透過平行送審機制最快6個月可納入健保,相較於一般常規健保新藥需10個月工作天,加快許多。 -
8旬翁三尖瓣閉鎖不全併心衰竭 台大首以最新醫材治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4282歲男性病患周先生,由於嚴重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合併右心衰竭,在藥物治療下心衰竭症狀加劇,因其為高齡病人,且拒絕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治療,經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醫療團隊的評估,排除其他可能治療選項,決定引進TricValve系統。在台大醫院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的專家審核同意後,向食藥署申請專案進口,於2023年11月4日成功地利用TricValve系統執行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而病患於術後心衰竭症狀大幅改善,精神和食慾比起手術前都有明顯的進步。 -
新藥審核無盡頭!患者只能癡等 3病友團盼過程透明化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16癌症希望基金會、臺灣病友聯盟及罕見疾病基金會今(4)日站出呼籲政府,健保進行新藥審查的時程應「公開透明、可被追蹤監督」,別讓患者只能苦等不知盡頭。 -
憂鬱症治療新突破! 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改善症狀復發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848臨床上約有3分之1憂鬱症患者,屬於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型憂鬱症!醫界不斷研發技術想要突破治療瓶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繼發現非侵入磁刺激可改善憂鬱行為後,再次透過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技術與國際醫材大廠合作,證實深腦電刺激可以顯著改善動物憂鬱行為,並提供更多科學證據用於臨床轉譯之治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