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誤診
-
皮膚黑點病灶難判別 AI系統輔助降低誤診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237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詹智傑指出,不少門診個案係因皮膚長出黑痣、斑點或原有皮膚發生變化而就醫,一般只需有經驗的醫師肉眼判斷就能確診,但臺大醫院醫神計畫團隊與威強電集團威聯通共同開發「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技術,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以國人常見皮膚狀況與變化為基準,並依據實際病理切片報告為訓練標準答案,採用3種知名的深度學習架構Inception V3、NasNet、Inception ResNet V2之模型分析結果。 -
超音波對比劑助顯影 不再延誤診斷心室內血栓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930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子林指出,心臟就像人體的馬達,要有力收縮才可以把血液打到全身,一旦心臟衰竭,無法供應足夠的血液給全身,就容易致喘,因為重大器官缺血,以致於整個人無力、極度虛弱、身體水腫、耐受力變低。 -
阿嬤單眼一片漆黑 罕見視神經鞘腦膜瘤險失明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800黃子倫指出,視神經鞘腦膜瘤是非常罕見且無聲的疾病,發生率在腦膜瘤中僅占1%至2%,多發生於中年婦女身上,雖無立即致命性,生長速度也緩慢,不過一旦發生,就如同眼睛通往腦部的傳導線開關被關掉,剩一片黑;嚴重時還會沿著視神經侵犯腦部或眼球突出,造成更嚴重的眼球運動不良症狀。此外,由於這類疾病與白內障的好發年紀重疊,所以不小心就會誤診。 -
老翁大腿內側腫塊如麵龜 竟是罕見默克細胞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2621名82歲的老翁於3年前發現右大腿內側冒出腫塊,起初不以為意,但腫塊越來越大,甚至導致走路時疼痛,就醫後發現竟是皮膚癌中罕見的「默克細胞癌」,緊急安排手術切除腫瘤,但不到半年就又復發。 -
銀髮族罹患憂鬱症 恐出現「假性失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39在《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一書中闡述了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的不同,作者和田秀樹以多年的臨床經驗,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明白老年憂鬱因症狀近似老化、失智,而常被忽視或誤解,如果我們能幫助身邊的長者穿越情緒黑潮,就能避免誤診的情況發生。 -
全身癱瘓一定中風? 志工嬤長腦瘤無預警倒下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502560多歲郭女士是眾人眼中的志工阿嬤,退休後仍熱心服務,上個月初,她準備出門做志工,忽然暈眩倒地,全身突發性癱瘓,家人以為是腦中風,緊急將她送至醫院急診,影像檢查發現顱內有腫瘤,且腦壓極高,隨時有生命危險。 -
別人晨勃他竟晨僵 男子從1米8倒縮40公分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03942歲的詹先生正值壯年期,外表看來精瘦健康,很難想像他曾飽受僵直性脊椎炎之苦,因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待確診時脊椎已輕微沾黏、變形,造成嚴重駝背,原本身高180公分發病後僅剩140公分,宛如被稻穗重壓的稻梗。 -
全球醫療人才荒 Google AI可望解救困局
醫美減重 / 生技線上207你知道嗎?人工智慧(AI)未來可幫助醫師進行病理診斷!Google近年積極將AI技術導入醫療領域中,未來人工智慧除了可協助需透過人工瀏覽的大量資料,也可解決專家與醫師人力的短缺,更可幫忙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檢測淋巴結中的乳腺癌轉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