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術後復發
-
肺癌術後7成復發率 早期肺癌術前輔助免疫治療防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3396免疫治療擴大適用範圍至早期肺癌的輔助治療,使肺癌治療再添生力軍,完備各期別癌友的治療選擇。 -
鼻竇炎併鼻息肉老復發!恐與體質有關 醫曝治療新選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353隨精準醫療世代來臨,醫界近年也發現生物製劑有助降低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復發風險。台灣在2022年跟隨歐洲鼻竇炎鼻息肉治療指引 (EPOS2020)的腳步,公布生物製劑使用指引。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傅嘉祥表示,生物製劑治療可抑制呼吸道免疫反應,降低發炎,減少呼吸道上皮障壁被破壞,進而抑制鼻息肉生長,即可減緩患者鼻塞、嗅覺不佳等困擾,或是降低手術後復發的機會,無疑讓患者多了一項治療選擇。 -
「脊髓空洞症」發病到確診歷時5年 起初僅痠麻易忽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03「脊髓空洞症」國際醫療權威、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林志隆副院長將20年來治療個案與國際研究相較,發現國人從出現症狀到確診,歷時長達5年以上,但手術後併發症遠低於國外數據,顯見台灣醫療達國際水準。該研究已刊登在國際期刊《亞洲外科雜誌》(Asian Journal of Surgery),他希望藉由首份台灣本土案例研究,喚起國人盡早發現就醫,可大幅提升預後、改善生活品質。 -
癌症術後治療比你想像重要 免疫療法助延長2年存活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6260多歲的張媽媽,某天如廁後驚見無痛血尿,確診為腎盂癌第3期,無力自己洗澡。由於過去家人化療副作用,如落髮、反胃等狀況,讓張媽媽擔心自己術後輔助治療時會變一個樣、也沒有體力持續。所幸與醫師討論後,以免疫療法穩定控制病情,體力也逐漸恢復。 -
莫名感覺腹脹、食慾變差 不是消化問題竟是卵巢癌末期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4179卵巢癌好發於中老年人,高峰大約在50至60歲,是婦科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的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黃家彥醫師說,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卵巢癌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 -
牙痛久治不癒病因可能不單純 小心三叉神經痛找上門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78徐賢達主任說明,三叉神經有3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及下顎,主管臉部感覺,一旦出問題就會以痛覺呈現。臨床上,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係因神經不正常放電所致;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如腫瘤、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等都是可能原因。 -
自發性氣胸嚴重恐休克! 青少年有這些症狀應提高警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70亞東醫院小兒外科醫師夏肇聰說,氣胸是因為肺臟的肺泡破裂或是囊腫破裂,使空氣從肺泡進入肺臟與胸壁之間的腔室,造成氣體在肋膜腔內蓄積,壓迫到肺臟,造成肺臟無法擴張,進而引起胸悶、胸痛、氣喘等症狀。如果輕忽應對,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成「張力性氣胸」,導致心臟受到壓迫,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引發休克,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
婦科腫瘤手術傳統微創都怕沾黏 術中做好止血是關鍵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839子宮和卵巢是女性生育與維持青春的重要器官,若發現異常不應掉以輕心。婦產科醫師林于翔表示,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症是最常見的子宮良性腫瘤,多數患者症狀不明顯、需追蹤觀察,惡性機會僅有千分之1至3,當出現症狀且藥物控制無效時則需要手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