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紅素
-
排便帶血以為痔瘡 竟是胃裡4顆瘜肉都癌變
癌症新知 / 胃癌5170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高國堯表示,大部分民眾都知道腸道瘜肉可能癌變,胃部瘜肉多以良性為主,一般來說確實如此,但案例中的張奶奶為少見個案,4顆分開的瘜肉均屬胃癌,機率相當低。 -
冬天洗熱水澡驅寒 急診科醫師提醒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13內政部統計資料,去(107)年全國共發生57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當中11人死亡、171人受傷,因熱水器引起的就占66%;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孝嘉表示,目前一氧化碳擴散常見形式,就是燃燒不完全,因舊式熱水器安裝位置不當,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風險相當高,最嚴重可能致命。 -
剖腹產下雙胞胎4周後 坐月子期間罕見大量血崩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957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說明,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的24小時內,也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而「延遲性產後出血」是指發生在產後24小時至產後12周內。 -
婦人有「痔」難伸35年 中醫擺脫痔瘡重獲新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742痔瘡發生的原因常是長期便秘、火氣大,在廁所久蹲馬桶時過度出力,導致肛門壓力增加、靜脈曲張且瘀血,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痔瘡患者常有的共同症狀包括解便疼痛、帶血,解便時出現痔瘡脫垂、肛門有搔癢感及便秘現象。 -
癌症化療有損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提升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9160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現代醫學已有許多方法可提早確診某些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更好,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仍以電療、化療、標靶治療為主,但其所帶來傷害骨髓的副作用,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下降,許多患者並非是癌症奪命,而是因免疫功能不足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或急性肺炎及血小板不足大量出血,而失去性命。 -
中醫輔助減輕化療副作用 維持骨髓造血正常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177中醫師陳瑞聲醫師表示,許多癌症因確診不易,不少人突然得知罹癌,第一時間都難以接受。癌症目前主流治療以化療、標靶治療、放療為主,其所產生的副作用會造成免疫功能不足,骨髓抑制嚴重可能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想減輕患者痛苦的唯有保護骨髓功能,盡量少受化療標靶藥物傷害,這樣才能真正輕鬆做化療,治療才會順利。 -
胃袖狀切除手術甩30公斤 胖妹成功減重治癒糖尿病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43臺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健輝指出,BMI值超過40屬於病態型肥胖,需要積極治療,避免因糖尿病、心血管問題影響身體健康。由於每個肥胖者的身體健康不同,必須先透過相關檢查分析身體肌肉及脂肪等組成狀況,再提供各種不同組合的治療計畫。 -
女子腹痛竟「紫尿」 才知罹患罕病紫質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849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神經肌肉疾病科主任郭弘周說明,紫質症是1種罕見疾病,因為血紅素中的血基質(Haem )在合成過程中的酵素基因異常,造成酵素活性降低,以致身體內的紫質(Porphyria)或其前驅物過量累積導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