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現年57歲的黃女士自第1胎生產後,因便秘嚴重形成痔瘡,至今已有35年病史,最初痔瘡發作腫痛時,自行至藥房買成藥塗抹後稍有改善就不以為意。隨著年紀增長,發現痔瘡從原本如廁完會縮回去,變成必須用手推進去,直到最近半年竟常常脫垂在外,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由於害怕西醫必須開刀處理,決定尋求中醫協助,透過內外兼治的療程,栗子大小的痔瘡約12天就完全脫落,如今排便有種如釋重負的輕鬆舒適。
收治前述病例的中醫師羅永欽表示,黃女士來看診時主述因為尷尬、加上覺得尚不礙事,抱持著能拖就拖的鴕鳥心態,生完第1胎痔瘡形成之後,還常常在如廁時滑手機、看小說,隔了7年再生第3胎因為體質影響,早上進補後、下午痔瘡就開始腫痛,肛門肌肉逐漸鬆弛、痔瘡脫垂摩擦後也容易流血,檢查發現血紅素不足、還有貧血現象。痔瘡愈「養」愈大,最終變成塞進去10分鐘左右又掛在肛門外,因肛門不適、加上必須常跑廁所,連逛街、踏青都只能婉拒,唯恐造成他人不便,苦不堪言。
痔瘡發生的原因常是長期便秘、火氣大,在廁所久蹲馬桶時過度出力,導致肛門壓力增加、靜脈曲張且瘀血,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痔瘡患者常有的共同症狀包括解便疼痛、帶血,解便時出現痔瘡脫垂、肛門有搔癢感及便秘現象。
初期從小型內痔逐漸變大,形成內外痔兼具的混和痔,症狀益發嚴重。因為發生的部位在很隱私的肛門和直腸附近,多數人遇到痔瘡問題,多半難以啟齒,往往拖到疼痛難耐或嚴重影響生活,才決定就醫。
羅永欽指出,若痔瘡已經形成,中醫治療通常會採用點藥脫落方式,點藥於肛門局部,讓痔瘡自然乾枯並脫落。搭配早晚2次內服藥,幫助清熱解毒、排出軟便;此外,還有殺菌、消腫、消炎的外用藥包,每天洗澡後浸泡坐浴15至20分鐘,以減輕療程期間傷口腫痛的不適,通常7至10天後痔瘡就會脫落,若根深蒂固的痔瘡約需12至13天。內外兼治下傷口會逐漸癒合,中醫治療不像開刀較為疼痛且復原期長,像黃女士還能照常煮飯、接孫子下課。
現代人排便習慣不佳,常坐馬桶看書報、玩手機,延長排便時間造成肛門血液循環停留,排便過硬或困難仍過於使勁,如經常便秘、肥胖一族、長期久站或久坐的職業、孕婦及年長肛門鬆弛老化等,都是痔瘡的好發族群。
羅永欽提醒,中醫治療痔瘡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四處活動,盡量休息,飲食部分以蔬果、口味清淡為主,禁食油炸物,多喝水、食纖維素高的食物,如木瓜、香蕉、哈密瓜等清涼退火的蔬果,有助排便順暢。平日應避免久蹲馬桶、讓肛門使用過度,痔瘡治療後的3至6個月內,每天洗澡後可利用臉盆以溫水坐浴15至20分鐘,有助促進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順暢,預防痔瘡再次復發。
相關部落格
-
乾癬脫屑如雪花飄 中醫內外兼治化「癬」為夷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32收治這名病患的中醫師羅永欽表示,去年10月31日徐小姐來到診間時,主述紅疹發滿全身,包括頭皮、耳朵、頸部、身體及四肢,嚴重時甚至雪花片片,每天早晨起床後脫落的皮屑可以盛滿一盤子醬油碟,讓原本皮膚白白嫩嫩又極愛漂亮的徐小姐,對於遭遇突如其來的皮膚病侵襲,簡直欲哭無淚,尤其初期治療過程暫停使用類固醇後,皮膚反彈導致紅腫脫屑更加嚴重,不僅害怕出外社交,自卑心理讓她將頸部用圍巾包得密不透風。 -
中醫治皮蛇遠離神經痛 內外逼出體內毒素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024中醫治療帶狀疱疹神經痛採內外兼治,患者先喝下內飛蛇飲藥酒,待10分鐘後拍打刺激位於上半身手肘內側的尺澤和曲澤穴,以及下半身膝蓋內側的委中穴,慢慢逼出潛藏體內神經節的內飛蛇神經病毒,再搭配每天服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方劑,幫助徹底排出體內神經毒素,通常治療第1次就會有明顯改善。1個療程約3次治療,多可復原,但仍需視患者本身免疫抵抗力而定,該名老先生因年長、抵抗力較差,考量體力恐無法負荷,所以1個療程分為6次治療,讓體內毒素能慢慢排出,達到最佳的改善狀況。 -
企業女強人敵不過皮蛇神經痛 中醫治療擺脫病痛糾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31帶狀疱疹俗稱為「皮蛇」或「飛蛇」,根據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有13萬人感染帶狀疱疹就醫。帶狀疱疹主要是水痘病毒潛藏於背根神經節或腦感覺神經節內,病毒被再度活化而引起的病症,其中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患者約僅1%至2%,病因主要源自於勞累、失眠、感冒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又與年齡老化、感染或接受化療等因素有關。 -
命理學家韓雨墨皮蛇上身 中醫治療揮別煎熬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31中醫師羅永欽表示,韓雨墨來到中醫診所治療時,原本長在腋下和左手臂內側、前胸乳房處的帶狀皰疹,已經癒合並可見疤痕,卻持續出現神經抽痛。年事已高的韓雨墨主述因服用強效止痛藥已造成肝腎功能不佳,而選擇一般止痛藥,以半忍耐的方式挨過,病程間約5至6分鐘就抽痛1次,讓他痛不欲生。又因為夜晚必須坐著較為舒緩,睡眠不足神色疲憊,4至5個月就消瘦8公斤,可說飽受病痛折磨,才在西醫治療無效後,轉而求助中醫,最終得以揮別日夜椎心刺骨抽痛的煎熬。 -
皮蛇纏身難入眠 中醫擊退神經痛雙管齊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90居住於中壢市的1名七旬老翁自從3年多前從腰、腹部間長出一整片帶狀疱疹,經治療後皮膚表面的紅疹復原,但持續的抽痛並未停止,他北上至大型醫院尋求醫治,還自費服用含嗎啡的強效止痛藥來壓制疼痛,期間經歷服藥、針灸的治療仍效果不彰,直到前陣子透過罹患帶狀疱疹已獲好轉的親戚介紹,決定尋求中醫治療,藉由逼出體內神
延伸閱讀
-
電子煙害「大鵰」變小鳥 中醫師:這成分是最大元凶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505收治老劉的楊永榮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使用電子煙會造成陽痿不舉,電子煙中的尼古丁是最大元凶。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而陰莖海綿體中充滿微血管,一旦收縮必然阻礙血流循環,隨之產生勃起硬度不佳,甚至陽痿不舉的後遺症,除此之外,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可忽視。 -
誤會大了!羅漢果非中藥 中醫師指出3大咳嗽原因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434楊賢鴻表示,雖然華人使用羅漢果的經驗久遠,但羅漢果只是民間草藥,不算是中藥,如同冰糖燉雪梨、川貝琵琶膏等民俗用藥,頂多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治標。近期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門診裡咳嗽、聲音沙啞的患者明顯增加,而感冒、過敏及胃食道逆流為引發咳嗽的3大原因,若要確實止咳,必須用對藥。 -
經期異常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 中醫調理輔以針灸可改善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3951名30歲江小姐,1年多前生完第2胎以後,隨著哺乳期結束,恢復月經周期但時間卻不規律,常伴隨腹痛,或數日後中斷,過沒幾天又出血,月經周期10至80天,診斷後認為是氣血不足,造成月經不規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千毓給予人參養榮湯加上六味地黃丸加減,月經周期逐漸穩定。 -
吃太辣小心得痔瘡! 胃出現「1狀況」就該停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77許多文章卻指出,吃辣有可能會引起痔瘡發生的可能,針對這樣的問題,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抱持不同的看法。他說明,痔瘡乃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一種組織,所以,吃辣並不會引起痔瘡,只是,若病患本 的痔瘡已有癢、腫痛,甚至是出血的症狀時,這個時候若還吃過量的辣,就會加劇痔瘡的病況。
-
天冷加上溼氣重 中醫提醒避免溼疹爆發內外除溼不可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806皮膚問題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皆有關聯性,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受阻,就會發生皮膚癢、起疹子的症狀;再者,體內溼氣主要靠脾胃代謝,若代謝不佳,脾胃轉動效果不好,就容易引發皮膚病灶。此外,與肝腎系統也有關係,肝腎系統虛弱相對排毒能力也會變弱,腎氣不足、元氣不佳,代謝功能就差。中醫治療多數採用荊防敗毒散、防風通聖散等,倘若體內溼氣較重會以三仁湯加強排溼,一般會建議患者在飲食中多攝取薏仁有助於健脾利溼,薏仁飯或四神湯皆可,透過長期食用能達到明顯的食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