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壓控制
-
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 有助遠離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04為了解台灣老年人理想的血壓標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唐德成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研究分析,追蹤128,765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的理想血壓為收縮壓介於110至139毫米汞柱,舒張壓介於40至79毫米汞柱。收縮壓若超過140毫米汞柱,會增加7至25%的死亡風險,及10至33%的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收縮壓如果低於110毫米汞柱,亦會增加12%的死亡風險。 -
國人1年內未測量血壓 18歲以上達三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67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預估,台灣高血壓病人約五百萬人,可說是台灣人數最多的疾病,但國人對於高血壓仍有錯誤認知,例如,18歲以上民眾近三成在1年內未量過血壓,許多人不了解舒張壓、收縮壓的差別。 -
血壓控制新標準 高風險族群應降至130以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35針對心血管患者、腎臟病患者及大於等於75歲的高齡患者,以AOBP測量的目標值應降到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若是以傳統血壓測量,也應該降低到130毫米汞柱以下。 -
天寒影響血壓起伏 應注意保暖與用藥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520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研究顯示氣溫過低會造成血壓上升,當肌膚接觸到冷空氣會使得自律神經緊張、血管收縮,從攝氏24度起,若無適當保暖,氣溫每下降1度,血壓可能上升0.5mmHg以上。近日日夜溫差大,血壓易受氣溫影響而劇烈起伏。此外,夜間寒冷會影響睡眠品質,睡不好時血壓也會上升。 -
入冬最強寒流報到 高血壓患者慎防中風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24一般來說,血壓偏高的因素,包括肥胖、老化、飲食習慣偏重口味,以及不運動等有關。不過,經濟不景氣,許多上班族工作壓力沉重,林俊立指出,門診顯示,壓力型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其中又以年輕族群增加幅度最為明顯。 -
藥物不能分享交換吃 應遵從醫囑服藥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846溫明芳指出,未經醫師評估,即服用藥物相當危險,以高血壓為例,因為醫師會依照患者的血壓變化及體重來調整劑量,如果未經醫師看診,就服用他人藥物,恐將產生血壓太低或是藥劑不夠等問題。 -
勤練哈達瑜珈 不讓血壓往上飆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667印度德里Sir Gangaram醫院的心臟科醫師Ashutosh Angrish指出,研究中把參與者分成兩組,其中一個組別要練習哈達瑜珈,同時也要改變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做適度的有氧運動、攝取更健康的飲食和戒菸等;另外一組對照組,則是僅改變生活方式而已。瑜珈組的平均年齡為56歲,接受瑜珈指導大約1個月的時間,包括伸展、控制呼吸和冥想,每天要做1個小時;至於對照組的的平均年齡為52歲。
-
心房顫動引發中風 吃阿斯匹靈無法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27中國醫藥大學心臟科主任張坤正教授指出,大部分心房顫動患者症狀不明顯,如有症狀則以心悸為主,也就是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除了心悸之外,病人還容易疲倦、頭暈、胸悶、暈眩等,如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