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自閉症
-
寶寶從奶類銜接成人食物 建立均衡飲食打造腸道健康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791當食物進入身體後,當中的營養素經過胃的消化處理,進入腸道,由腸道所分泌的酵素分解為小分子的葡萄糖、胺基酸和脂肪酸,再經由腸道黏膜細胞吸收進入血液,最後,藉由血液循環送到全身,提供細胞所需要的能量。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主任黃清峯表示,營養是所有生理功能運作的基礎,正確且均衡地透過食物攝取營養,並讓健康的腸道吸收,可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作。 -
中研院完成大腦基因調控圖譜 找出自閉症危險基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07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莊樹諄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性建構環狀在自閉症腦部的基因調控網路圖譜,有助於增進對自閉症致病分子機制的理解。該篇論文已於今(109)年3月刊登在《基因體研究》。 -
每100個孩子就有1個自閉症 4大指標有助早期判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162根據國際流行病學統計,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自閉症,王明鈺說明,自閉症是種與遺傳高度相關的神經發展疾病,但疾病的表現受基因與環境互相影響,通常有3大特徵,分別為溝通與社交障礙、侷限興趣,以及重複固著行為。 -
再生緣產學合作 研發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成果斐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281再生緣生物科技與元智大學姚少凌教授長期 進行產學合作,近期以「適用多種來源間質幹細胞之無血清/無血漿增生長培養基」計畫的成果,榮獲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108年度產學合作計劃成果特優獎。 -
基因突變豬隊友化身神隊員 大數據分析DNA解密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913莊樹諄表示,本次研究成果有賴於大數據、生物資訊與堅實的演算邏輯推導,在人類DNA序列上30億個鹼基被解碼之後,科學家得以藉此探索人體內各種生命機制的變化與DNA之間的關係。近年來個人化全基因體定序分析越來越普遍。這些大量且多樣的定序資料,若經過大數據的處理,可以協助醫療診斷的判讀,因此,生物資訊分析愈形重要。 -
早產兒併發症風險高 腦性麻痺、自閉症、過動問題多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052國內外研究追蹤發現,早產兒神經發展異常的比例較高,隨著出生周數越小,患有腦性麻痺、自閉症或是過動問題的風險也增加;台灣的研究也發現,小於28周或出生體重未達1,000公克的早產兒,患有自閉症的風險較一般37周後出生的足月兒高出近3倍。對於高風險孩童,若可以早期診斷與早期復健治療,將可以幫助神經症狀的改善。 -
懷孕期間吃加工食品 胎兒可能罹患自閉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584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CF)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用來延長加工食品保存期限的丙酸(PPA)會影響胎兒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Saleh Naser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將母體的丙酸(PPA)與「胎兒可能罹患自閉症」聯繫起來,是該領域的首次發現,但仍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
治療犬溫馴平靜 陪自閉兒走出緊張情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69治療犬和服務犬不同,服務犬只服務1名有智力障礙或身體殘疾的人,而治療犬的任務是經常要到不同場所,與不同民眾友善互動,比如養老院、醫院、晚期照護等,也會到兒科醫院、治療中心,甚至正在期末考的高中、大學做特殊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