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臨床試驗
-
新藥研發上市須經過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3大重點1次掌握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229臨床試驗是以發現或證明藥品在臨床、藥理或其他藥學上之作用為目的,而於人體執行的科學研究,在執行前必須先經過食藥署及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IRB)的嚴謹審查,充分評估其倫理、安全與科學性後,才會核准臨床試驗進行。我國在「藥品優良臨床試驗作業準則」(GCP)的管理架構下,規範臨床試驗中試驗主持人、試驗委託者、IRB等各角色的職責,食藥署亦負責執行查核以確保試驗過程符合GCP規範,透過層層把關的機制,來確保臨床試驗的品質並積極保障受試者的權益、安全與福祉。 -
晚期腸癌新希望!標靶合併化療縮小腫瘤 有利手術治療
癌症新知 / 腸癌81427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直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6,829人,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直腸癌。所幸,沒有發生RAS基因突變的患者,臨床上已有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可使用,有望縮小腫瘤、提升手術切除機會;就算無法手術,亦可延長存活期,為患者帶來長期疾病控制、甚至治癒的希望。 -
次世代基因定序將納入健保給付! 最快明年第2季上路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399癌症新藥日益精進,講究個人化、精準化,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可找到「對」的藥物,但價格不斐。為減輕癌友負擔,健保署今年9月承諾明年將NGS納入健保,11月17召開會議,決議首波將納入11種癌症,作為癌友決定用藥的重要參考。 -
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 醫師解析膠質瘤特徵與治療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6788惡性腦瘤可能影響腦部功能而造成各式各樣的症狀,根據腫瘤起源,可區分為原發性腦瘤或續發性腦瘤。陳科廷醫師說,針對原發性腦瘤,手術治療的目標是安全最大化手術切除,希望在保存腦部功能的狀況下,盡量移除腦部腫瘤;針對續發性腦瘤,手術切除通常扮演輔助治療的角色,希望讓患者盡快恢復,以接受後續治療。建議患者要跟醫師詳細討論,共同擬定合適的治療策略! -
高端疫苗爭議不斷! 張上淳說明未完成3期臨床困難點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191台灣雖已進入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但國內對於高端疫苗爭議仍是餘波蕩漾,臺大醫院與台灣醫學會8日舉辦高峰論壇記者會,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衛福部著手編撰「後疫情時代防疫白皮書」,將口罩、疫苗到快篩試劑等防疫物資維持一定自製量能,視為重大方針,此外,強調高端疫苗雖未完成3期臨床,但這不是大挫敗。 -
中研院發表自動mRNA製程平台! 與宏碁合作癌症疫苗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520近年mRNA技術的成功,已成為各國研發下世代醫療的新方向,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與電腦品牌廠宏碁施振榮創辦人於8日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各自提出「自動mRNA製程平台」及「預測腫瘤新抗原(neo-antigen)之AI模型」之技術,以共同發展個人化癌症疫苗。 -
LDCT讓肺癌早期被發現 術後輔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3675越早發現肺癌,預後自然越好。當癌細胞仍侷限在小範圍時,切除範圍變小,手術治療便可以發揮很好的成效;若癌細胞已進入淋巴、血液中,術後復發風險也會逐步增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陳志毅醫師說,第1期肺癌又可分為1a、1b以及1c,1a期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可以不接受全身性治療;但1b期以上的肺癌患者,術後就需要搭配全身性輔助治療,選擇包括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幫助降低復發風險。 -
侯孝賢罹患阿茲海默症!如何預防? 專家推薦2飲食法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808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因為迄今仍無科學實證數據,目前世衛組織仍不推薦單一的保健食品,但建議「地中海飲食」、「麥得(MIND)飲食」(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兩者混合的飲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