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腸道菌相
-
關節炎患者不再苦不堪言 改善飲食內容有幫助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777在研究中,食用植物性飲食2個月之後,發現患者的C反應蛋白指數較低,C反應蛋白指數是1項發炎的指標。另外,其他研究也表明,與植物性飲食中相關的低脂肪和高纖維,有助於緩解晨僵和關節腫脹。 -
烤肉慎選優質蛋白質肉類 中秋團聚健康無負擔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252劉馥萱營養師以中秋烤肉為例,認為只要多用點心,也能吃得健康,像是選擇優質蛋白質,如果肉上面有外皮或肥肉,就應去除,並少吃香腸、培根、米血、貢丸等加工製品。 -
長庚成立微菌治療中心 利用糞便發展微菌叢植入術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008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召開「微菌叢植入術」成果發表記者會,宣布完成5例治療案例,患者年紀最小3歲,最長者88歲,均感染反覆性「困難梭菌」。此外,長庚也宣布成立「長庚微菌治療中心」、「微菌銀行」,積極投入臨床與轉譯研究。 -
母乳是寶寶最佳營養來源 產後哺乳該知道的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96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婷蓉表示,為了降低產後哺餵母乳的陣痛期及增加產婦哺乳的意願,除了推廣母乳的好處之外,產前完善的資訊提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首先,在產前可以與家人溝通關於產後哺乳的意願以及可能面對的狀況,因為母乳哺餵除了媽媽本身的意願之外,先生與其他家人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
原來不只有T細胞 白血球也有免疫檢查點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92
陽明大學研究團隊長期分析人類、小鼠的白血球,發現免疫檢查點不只存在於T淋巴球細胞,也存在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扮演第1道防線的先天免疫白血球中,也就是除了應用於治療癌症的後天免疫檢查點之外,還有1種更早啟動免疫反應的「先天」免疫檢查點,扮演調節人體抗病毒能力的角色。 -
停止濫用抗生素! 腸內菌相失衡影響免疫修復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3國內抗生素使用氾濫,中研院動物實驗發現,濫用抗生素將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心肌梗塞模擬手術中的小鼠死亡機率大增,大多數是死於心臟破裂。本研究於10月8日刊登於《循環》(Circulation)。 -
聰明補充益生菌腸保健康 網友疑惑專家來解答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隨著國內大腸癌罹癌人數不斷攀升,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食用益生菌,希望能夠「腸」保健康。目前也有研究指出,補充特定的益生菌可預防或緩解過敏症狀,但是益生菌該怎麽挑選呢?什麽時間吃比較好呢?而活菌和死菌又有什麽差別?為了幫助民眾對益生菌的攝取建立正確的觀念,《健康傳媒》特別蒐羅網友相關疑惑,並邀請到台北振興 -
把握3大抗敏黃金期 季節交替過敏不再來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61又到了季節交替的時期,稍不注意,孩子又容易引發過敏。門診有關過敏的問題五花八門,常聽到媽媽焦急地向阿包醫生求助,如「孩子怎麼會突然就過敏了?」、「過敏可以治好嗎?有無簡單的改善方法?」、「好擔心小孩像我一樣從小就過敏,有沒有辦法預防?」其實對抗過敏真的不簡單,而且要花費多年的時間。而0到5歲的孩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