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成立微菌治療中心 利用糞便發展微菌叢植入術

3683
【NOW健康 馬姍妤/桃園報導】
長庚微菌治療中心團隊
▲長庚微菌治療中心團隊主要成員,由左至右分別為陳建彰醫師、邱正堂醫師、邱政洵醫師、葉元鳴博士。(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1名3歲小弟弟因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持續腹瀉血便而住院,確診為「困難梭菌」感染,雖接受殺菌效果最強的抗生素治療,仍反覆感染,最後醫療團隊以內視鏡將姐姐的腸道菌叢植入病童腸道中,腹瀉血便症狀獲得緩解,且腸道菌相變得均衡。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召開「微菌叢植入術」成果發表記者會,宣布完成5例治療案例,患者年紀最小3歲,最長者88歲,均感染反覆性「困難梭菌」。此外,長庚也宣布成立「長庚微菌治療中心」、「微菌銀行」,積極投入臨床與轉譯研究。

林口長庚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指出,部分患者因大量、長期使用廣效性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相變差,此時又感染「困難梭菌」,其毒素引發了偽膜性大腸炎、毒性巨結腸症。

據統計,美國每年約45萬人感染此菌,其中3萬人因此死亡。台灣地區之前的研究顯示,每10萬住院人次,約有45個感染個案,等於每1,000個出院人次中就有3人曾感染。

在治療上,必須使用更多、更強的抗生素,例如萬古黴素、咪唑尼達,但失敗機率偏高,也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抗藥性細菌感染;即使病情獲得改善,也會反覆感染。但近幾年有突破性進展,「微菌叢植入術」提供了1個環保及自然的治療方式,邱政洵表示,國外不少臨床研究證實療效不錯,相較於傳統的抗生素治療更具成本效益。

為此,林口長庚投入臨床治療,以糞便發展「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自去年至今年6月底,成功完成5例,病人最小3歲,最大88歲,治療後均順利改善腸道菌相,緩解腹瀉症狀,成功率達百分百。

以3歲男童為例,一開始以為哥哥可以成為糞便微菌捐贈者,但被驗出致病性細菌,不適合捐贈,最後確認姐姐健康狀況符合捐贈條件,利用內視鏡方式將她的腸道菌叢植入病童腸道中,術後腸道菌叢逐漸改善,移植2至4星期,病人幾乎恢復完全正常的腸道菌相,追蹤時間從2個月到1年多,均無復發跡象。

邱政洵提醒,如果出現不明原因腹瀉,甚至合併腹脹、腹痛或血便,就要懷疑可能是「困難梭菌」感染,應儘快就醫診斷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