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濫用抗生素! 腸內菌相失衡影響免疫修復

3912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濫用抗生素恐導致腸道菌相失衡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腸道菌相如果失衡,將引發肥胖代謝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與精神及神經退化等疾病。(圖/健康傳媒製作)

國內抗生素使用氾濫,中研院動物實驗發現,濫用抗生素將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心肌梗塞模擬手術中的小鼠死亡機率大增,大多數是死於心臟破裂。本研究於10月8日刊登於《循環》(Circulation)。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指出,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腸道菌相如果失衡,將引發肥胖代謝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與精神及神經退化等疾病。謝清河說,「腸道菌是人類維持健康重要的共生夥伴」,不少研究發現,腸道菌相失衡將導致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先以抗生素清除小鼠腸道細菌,再誘發小鼠心肌梗塞,結果發現,小鼠在模擬手術中,死亡機率相當高,其中多數是死於心臟破裂。研究發現,關鍵在於小鼠缺少腸道細菌的代謝產物,也就是「短鏈脂肪酸」。謝清河解釋,「短鏈脂肪酸」為腸道細菌進行無氧發酵的主要代謝產物,用以維持免疫細胞功能的重要因子。

心肌梗塞發生時,產生大量壞死細胞,此時將誘發體內免疫反應,積極進行修復,以維持心臟結構穩定。但如果體內缺乏「短鏈脂肪酸」,免疫系統的修復作用就會變差,提高死於心臟破裂的機率。研究團隊還發現,再進行「乳酸益生菌療法」時,透過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改善腸道菌相及其代謝產物的組成,就能提高心臟受損後的修復功能。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