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腫瘤醫學部
-
每30分鐘有1人罹大腸直腸癌 精準用藥末期治療新突破
癌症新知 / 腸癌4523台灣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大腸直腸癌,每80分鐘就有人因大腸直腸癌死亡,63歲郭先生,40年職場生活,幾乎早睡早起且不菸不酒,去年在公司健檢發現肝臟有陰影,進一步檢查盡然是大腸直腸癌末期發生肝轉移;專科醫師呼籲,縱使發現癌症末期,現在治療藥物能拉長存活時間,病情也能穩定控制 -
台灣巨砲陳金鋒任頭頸癌衛教大使 鼓勵病友別放棄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82新冠疫情全球延燒,也讓台灣10大好發癌症第6名的頭頸癌拉警報!根據國際醫學期刊回溯性研究報告顯示,針對頭頸癌確診方面,疫情影響造成就診量降低,病患確診時的原發腫瘤體積明顯較大。對於已確診病患而言,因疫情而延遲治療,也恐增加3至9%的死亡風險。以國外觀察為借鏡,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醒,癌症進展是不等人的!相較頭頸癌第1、2期確診的5年存活率達60至90%,晚期確診卻僅剩40%,同時復發率與死亡率皆相當高!
-
甲狀腺癌「沒有症狀」! 精準抑制TRK過度活化成趨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06婁培人說明,大部分患者在健康檢查時發現甲狀腺結節或腫塊,進而確認自己罹患甲狀腺癌;少部分人會因為腫瘤侵犯到「喉返回神經」,導致聲音沙啞或喝水嗆咳發現異狀。臨床上對甲狀腺癌的治療,不論早晚期都是手術為優先,術後觀察狀況給予「碘131」或傳統標靶藥物,倘若上述治療都無效,則建議基因檢測找原因,精準醫療對症下藥。 -
全球首獲美FDA認證腦瘤AI圈選系統 判讀更快更精準!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801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葉坤輝指出,醫師在幫腦瘤患者執行手術及放療、電療之前,必須精準地圈選腦瘤的邊界,這關係著治療效果。如果圈的範圍太小,可能殘留癌組織,要是圈選範圍太大,則可能傷及正常腦部組織。 -
出現吞嚥困難多已食道癌末期! 3個飲食惡習快改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337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十大癌症中,食道癌盛行率排名第10。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侯明模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表示,食道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會被輕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等到中後期出現明顯症狀時,如長期吞嚥困難,伴隨聲音沙啞時才就醫,通常為時已晚,因此食道癌的患者中,五年的存活率幾乎不到2成。 -
食慾變差一吃就飽竟是胃癌末期! 醫師:胃癌可以預防
癌症新知 / 胃癌5112多年來,我國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居高不下,平均每年胃癌新增人數都維持在近4,000人左右,108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胃癌共奪走2,379人生命,平均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 -
晚期肝癌治療現曙光 新標靶藥物擺脫副作用
癌症新知 / 肝癌14038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醫師趙毅表示,在台灣肝癌防治的推廣下及肝膽腸胃科的長期追蹤及檢查的普及率提升,使早期肝癌發現比率提升,然而趙毅也說明,對於晚期肝癌患者而言,過去10年來,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標靶藥物選擇只有1個,即便病人面對疾病控制不佳、或是治療出現嚴重不適的副作用,也沒有其它選擇。 -
腦瘤手術導入AI技術 準度提升減少誤判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93臺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蕭輔仁指出,5成腦瘤為原位癌,其5成是從其他部位轉移而來,例如,肺癌、乳癌等,後者好發於大腦深處,因腫瘤數量多且體積小,大都建議接受電腦刀放射手術來消滅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