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胎兒蛋白
-
代謝異常脂肪肝恐致肝癌! 非病毒性肝病篩檢遠離風險
癌症新知 / 肝癌5859許多民眾都知道「肝炎、肝硬化、肝癌」3部曲,隨著肝炎治療藥物精進,挽救許多悲劇,但臨床醫師發現,最近幾年來,代謝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引發肝癌的個案明顯增加,提醒國人近期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為脂肪肝,透過飲食、運動,降低致癌風險。 -
B肝帶原者是肝癌危險群! 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揪病灶
癌症新知 / 肝癌6996施明德早年曾接受採訪,提到自己是在36歲時發現B肝帶原,而後有定期追蹤檢查;60歲時曾在1次門診追蹤發現肝臟有0.7公分的黑點,因高度懷疑是肝癌,接受酒精注射治療,不過,近期再度傳出肝癌復發,經治療後仍不幸病逝,引起社會各界惋惜。 -
B肝帶原者未定期追蹤! 接受健檢後竟確診肝癌第3期
癌症新知 / 肝癌73011位是60多歲的B型肝炎帶原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都不敢來醫院,最近幾年也沒有追蹤肝臟情形,做了健康檢查後發現,甲種胎兒蛋白(AFP)升高到1,700多ng/ml,趕緊前往消化內科複診。由於甲種胎兒蛋白可以當作肝癌的指標,正常值上限只有到7.0ng/ml而已,醫師趕緊安排打顯影劑的腹部核磁共振(MRI)還有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了好幾顆肝腫瘤,配合著核磁共振結果,還發現病患的B肝DNA病毒量約有數百萬IU/ml,確認肝癌已經第3期。 -
沈鴻元罹膽管癌過世 醫曝「隱藏版癌王」9大風險因子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2562膽管癌好發於60至70歲民眾,較少出現在50歲以下,如果肝臟裡面的膽管癌,早期症狀為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容易被忽略,6到7成病友於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至於長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因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則較易提早確診。 -
健康的B肝帶原者? 醫示警:錯誤觀念恐釀成肝癌危機
癌症新知 / 肝癌257850多歲陳媽媽B肝帶原多年,但未正視肝疾威脅,只是服用養肝保健食品,直到一次至診所接受抽血檢查,肝指數飆高,已達6、7百,超過正常值約20倍,這才認真回診追蹤,3年後,超音波檢查確診為早期肝癌,目前正接受藥物治療。 -
患者體藏巨大腫瘤!剩2個月生命 放手一搏治療竟奏效
癌症新知 / 肝癌2449黃老闆4年前因爆瘦、腹脹腹痛且容易疲倦就醫,意外發現有1顆15公分大的巨型肝臟腫瘤,輾轉多家醫院評估都認為「生命剩下2個月」,但他始終不願放棄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指出,當初患者到院時可用「奄奄一息」形容,不僅體重僅剩40公斤,血液中的「黃疸指數」高到5,遠超出正常值數倍,「癌症指數」(胎兒蛋白)更飆高到599,尤其左、右肝門靜脈都被腫瘤塞住,無法執行栓塞治療。經過患者積極與癌症中心團隊討論溝通,最後決定接受採用「標靶藥物」、「光子刀放射治療」及「免疫治療」等3合1療法,放手拼拼看! -
B肝男「疫」時疏忽竟罹患肝癌晚期! 醫曝1關鍵
癌症新知 / 肝癌7351據衛生福利部調查顯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為B型肝炎帶原者1。李祥麟主任提醒,B肝難以完全治癒,因此接受定期檢查至關重要,包含腹部超音波,以及抽血檢驗肝癌指標,如甲型胎兒蛋白指數(AFP)。根據研究顯示,對35~59歲的B肝帶原和慢性肝炎者每6個月提供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降低37%的肝癌死亡率2。 -
10個人中有2人肝臟出現「1危機」 放任不理恐成肝癌
癌症新知 / 肝癌2487從平常腹超檢查數據統計來看,患有脂肪肝的異常總人數,等於是10個人之中,就有2人有脂肪肝,因肝炎初期多數不會自覺症狀,當脂肪肝轉為脂肪肝炎,若未及時治療檢查,便有成為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的風險,特別是患有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以及代謝症候群等疾患者更容易有脂肪肝,而B、C肝患者本來就是肝癌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追蹤1次超音波及血液胎兒蛋白檢查,不可不慎。平日民眾保護肝臟,避免脂肪肝找上身,要遵循4不1多的健康守則:不熬夜、不暴飲暴食、不吸菸、不嗜酒、多攝取天然且新鮮食物及蔬果,配合適度運動、減少過重及肥胖。若常感疲倦、食慾下降、經常全身無力、腹脹或上腹部有壓迫的悶痛感,須盡快找胃腸肝膽科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