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胎兒健康
-
2大婦科疾病成不孕常見因子 生殖科技不斷突破求生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136台灣引進試管嬰兒科技已滿37年,備孕6年無法懷孕的張媽媽,35年前找上試管嬰兒之父、現為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執行長曾啟瑞醫師求子,經治療後成功誕生1對雙胞胎。而女兒張小姐,過去月經週期就不正常,在備孕3年無果後,經媽媽提醒,才31歲的她就決定去不孕門診求診,經檢查發現自己和媽媽一樣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曾啟瑞醫師透過藥物調整代謝,加上改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幫助張小姐回復正常排卵後,1次試管療程後就順利懷孕! -
女性25至35歲是黃金生育期! 男人也要把握40歲以前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783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父母養育年齡的準備度、合適性、情緒穩定性等因素,國民健康署鼓勵女性於25歲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男性則建議在40歲以前完成。 -
孕婦輕忽妊娠糖尿病 未及時追蹤懷孕36周寶寶失去心跳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487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1萬名孕婦患妊娠糖尿病,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李建南表示,妊娠糖尿病盛行率約為13%,致病原因為懷孕期間為提供胎兒足夠養分,胎盤分泌荷爾蒙,讓使血糖上升,但孕婦若無法調控,就會發生妊娠糖尿病,大部分患者於產後自行痊癒。 -
開放孕婦施打新冠疫苗 準媽媽最關心怎麼選?副作用?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5孕婦納入公費接種第6類對象,且能選擇疫苗,這對準媽媽來說,算是遲來的好消息,但目前台灣有莫德納、AZ兩款疫苗,該打哪個廠牌?哪個孕程不適合接種?會有哪些副作用?最幾天成為產科門診最熱門的話題。 -
疫情升溫社交活動減少 專家提醒宅在家飲酒更容易過量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02方冠傑醫師提醒,在疫情的非常時期,除了防疫不能鬆懈之外,還可以透過均衡的飲食與正常的作息,來維持身體健康,更可以學習完整的酒精知識,建立正確的觀念,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把關,不適量的飲酒行為會對腸胃、肝臟、胰臟等器官造成傷害。 -
孕吐該強迫吃東西? 孕期10大常見問題整理包1次搞懂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7724國民健康署彙整準媽咪常見的10大孕期營養問題並破除迷思,提供給準爸媽參考,幫助孕媽咪了解如何攝取相關營養素,協助吃得下、吃得對,讓寶寶能健康成長發育。 -
婦人體重破百阻礙生育之路 甩掉肥胖好孕自然來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57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1%,男性占55.7%、女性為38.7%,肥胖者除了體能衰退,還會導致各種慢性病影響健康。造成體重過重的原因有遺傳、疾病、環境、生活型態等4大因素,張健輝醫師指出,雖然多囊性卵巢、肥胖與不孕是3個不同議題,但肥胖與多囊性卵巢互為因果,曾有國外學者針對肥胖女性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術前多囊性卵巢的發生率高達45.6%,但術後隨著體重減輕比例已降至6.8%。 -
孕婦曝露在電磁波環境 恐增加孩子日後過動症風險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978位於加州奧克蘭的Kaiser基金會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De-Kun Li博士表示,擔心輻射會影響胎兒健康的孕婦,最好盡可能減少懷孕期間待在電磁波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