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胃腸肝膽科
-
腹脹好難受! 遠離F6不再一肚子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54如何診斷腹脹原因?王志堂說,主要著重在症狀發生時間,評估平常進食習慣,食物偏好,有無相關腸胃症狀,使用中的藥物及營養食品,是否合併有其他疾病(糖尿病、硬化症等),有無接受過腹部手術、放射線治療。再加上詳細的腹部觸診及腹部X光、超音波就可能歸納出診斷方向,必要時再安排進一步檢查。 -
根除C肝大躍進 長庚四院區治癒率達九成九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12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部長林俊彥教授表示,首波健保給付對象為干擾素治療失敗,且肝纖維化程度第三級以上之患者;第二波健保給付對象為所有肝纖維化程度第三級以上之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此二波僅給付第一型患者,不包含其他基因型患者。 -
她吃太快搞壞身體 胃食道逆流還「胃」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98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是指胃的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典型的症狀是火燒心、嘔酸水,吞嚥時有異物感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若長期不理會,會造成食道糜爛,也可能提高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
代謝症候群患者 大腸瘜肉風險高
癌症新知 / 腸癌3711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陳柏潤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不分年齡層,發生大腸腺瘤(瘜肉)的重要危險因子,其中以高三酸甘油酯症為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台大醫院的研究也曾指出,40至49歲,抽菸並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發生大腸腺瘤的機率較高。 -
不願面對病情 B肝婦人罹惡性肝癌
癌症新知 / 肝癌4669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嘉齊指出,吳女士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合併肝硬化,又未定期追蹤,以致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惡化為多發性肝癌後,治療難度明顯較高。 -
夜半火燒心疏於就醫 食道癌風險增10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24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健康吉美健檢中心攜手公布一項最新數據,國內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已經升至28%,進一步分析內視鏡檢查結果則發現,在自覺沒有胃食道逆流症狀者之中,竟有25%屬於需要治療。 -
別再逃避!家族有腸癌病史 記得做大腸鏡檢查
癌症新知 / 腸癌4414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逐年增加,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有家族或遺傳性因素(如家族性大腸息肉症等);有腺瘤型息肉病史;一等親(父母及兄弟姊妹)中患有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曾罹患慢性發炎性大腸疾病;常攝取紅肉或脂肪,平時活動量低,肥胖,有吸菸或喝酒習慣者;風險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
膽結石、息肉無症狀? 醫師:持續追蹤防惡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77飲食西化及低纖維飲食習慣,加上日常活動量減少,使得原為膽結石低發生率的族群,也有增加的趨勢。王志堂指出,膽結石的形成是因膽汁內膽固醇含量過度飽和、膽囊收縮不良所導致。其發生率約10到25%,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多,每年增加1%,80歲發生率約為60%,而膽結石的成分以膽固醇結石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