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張力不全
-
腦性麻痺病人手腳功能退化 基因檢查竟為神經退化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0191位20歲自小被診斷為智能障礙的「腦性麻痺」病人,因近1年肌張力失調情形加重,引起手腳功能退步及無法單獨行走,故家長帶其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竟為Beta螺旋狀蛋白關聯之神經退化疾病(BPAN)。 -
心律去顫、肌張力不全2醫材納健保 病人最高省86萬元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4256為提供更好醫療照護,健保署於113年9月1日起納入給付「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及「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兩項給付健保每年挹注近7千萬元,患者最高可省86.5萬元。 -
影帝李康生10年來飽受斜頸症困擾! 出現4症狀愛注意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789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指出,斜頸症是1種肌張力不全症,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不能任意轉動,影響視線、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許多病友擔心旁人眼光,不願出門與人社交。 -
6旬婦確診新冠竟出現肌肉痙攣! 醫解析肌張力不全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67年約63歲的女士於今年7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有咳嗽、流鼻水的症狀外,同時還伴有雙眼難以張開,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雖有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愈來愈嚴重,甚至因看不到路、步態不穩,而時常跌倒受傷。後續幾個月,痙攣情形還影響到頭頸部的其它肌肉,造成她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至神經內科求診後,醫師開立口服抗痙攣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但症狀並未改善,且愈發嚴重,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神經內科醫師臨床診斷發現,疑似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肌張力不全症及神經退化有關。 -
妥瑞症發病期多為5至7歲 幼童這些臨床表現不可輕忽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2564由於每天約發作20次,常發生於吃飯拿餐具、坐車、與人講話或緊張時,突然大吼、大叫,以至於無法唸書,只能休學關在家裡。經醫師評估,接受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大幅改善症狀,已能工作。 -
妙齡女莫名手抖眼睛出現棕色環 弟弟也同樣發病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40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李承軒醫師說明,方小姐經安排住院抽血、驗尿、肝臟和腦部的檢查,發現血液中銅藍蛋白偏低、尿銅偏高,肝臟出現肝硬化病變,腦部核磁共振有典型表現,最後確診為罕見的「威爾森氏症」。此病為遺傳性疾病,醫師建議方小姐23歲的弟弟一起到院接受檢查,發現弟弟也有輕微手抖的症狀,最終也確診為「威爾森氏症」。 -
急性腸胃炎就醫治療後竟臉歪嘴斜 問題出在這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145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憲青說明,所謂的錐體外症候群是當身體的運動系統受到干擾時,會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坐立不安等現象,此症多受藥物誘發,例如成分中含有多巴胺拮抗劑的胃腸藥或是傳統抗精神病藥物。 -
利用電極刺激深腦部 巴金森氏症重返職場有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28衛福部2014年統計顯示,國內約每10萬人中有400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發病年齡集中在65至80歲,年紀越大,罹病人數越多。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旭東說明,巴金森氏症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型患者通常為神經激素多巴胺分泌不足引起;繼發性通常病因為中風、外傷、腦發炎等症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