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張力不全
-
台大醫院高精度深腦刺激破400例 協助重症病童獲新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763戴著墨鏡的江同學是大二學生,外觀看起來與一般年輕人差不多,很難想像他年幼時「嚴重肌張力不全」發病,軀幹肢體扭曲,「身體不聽使喚,像扭毛巾一樣」,連走路都成問題。12歲那年脊椎嚴重側彎,無法站直。所幸及時接受「雙側蒼白球內側核深腦刺激植入手術」,才讓青春不走調。 -
罕病小腦萎縮症又稱企鵝家族 及早發現中醫治療有希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688張賜興醫師說明,小腦萎縮症的成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因素與遺傳基因有關;後天因素像是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DNA修復異常以及營養不良,另外,還有疫苗注射副作用、開刀或車禍失血過度,抑或是氣血太過衰弱,低血壓、眩暈,都可能引起小腦萎縮的症狀。 -
腦性麻痺病人手腳功能退化 基因檢查竟為神經退化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871位20歲自小被診斷為智能障礙的「腦性麻痺」病人,因近1年肌張力失調情形加重,引起手腳功能退步及無法單獨行走,故家長帶其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竟為Beta螺旋狀蛋白關聯之神經退化疾病(BPAN)。 -
心律去顫、肌張力不全2醫材納健保 病人最高省86萬元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4566為提供更好醫療照護,健保署於113年9月1日起納入給付「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及「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兩項給付健保每年挹注近7千萬元,患者最高可省86.5萬元。 -
影帝李康生10年來飽受斜頸症困擾! 出現4症狀愛注意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134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指出,斜頸症是1種肌張力不全症,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不能任意轉動,影響視線、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許多病友擔心旁人眼光,不願出門與人社交。 -
6旬婦確診新冠竟出現肌肉痙攣! 醫解析肌張力不全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10年約63歲的女士於今年7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有咳嗽、流鼻水的症狀外,同時還伴有雙眼難以張開,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雖有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愈來愈嚴重,甚至因看不到路、步態不穩,而時常跌倒受傷。後續幾個月,痙攣情形還影響到頭頸部的其它肌肉,造成她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至神經內科求診後,醫師開立口服抗痙攣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但症狀並未改善,且愈發嚴重,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神經內科醫師臨床診斷發現,疑似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肌張力不全症及神經退化有關。 -
妥瑞症發病期多為5至7歲 幼童這些臨床表現不可輕忽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2873由於每天約發作20次,常發生於吃飯拿餐具、坐車、與人講話或緊張時,突然大吼、大叫,以至於無法唸書,只能休學關在家裡。經醫師評估,接受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大幅改善症狀,已能工作。 -
妙齡女莫名手抖眼睛出現棕色環 弟弟也同樣發病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540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李承軒醫師說明,方小姐經安排住院抽血、驗尿、肝臟和腦部的檢查,發現血液中銅藍蛋白偏低、尿銅偏高,肝臟出現肝硬化病變,腦部核磁共振有典型表現,最後確診為罕見的「威爾森氏症」。此病為遺傳性疾病,醫師建議方小姐23歲的弟弟一起到院接受檢查,發現弟弟也有輕微手抖的症狀,最終也確診為「威爾森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