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力檢查
-
竹竹苗首例人工電子耳手術完成! 病友不用再奔波治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627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於本月17日完成1例人工電子耳手術,並於27日順利完成開頻,以往竹竹苗地區無醫療機構可提供人工電子耳手術服務,病人往往需舟車勞頓求診,此例人工電子耳手術暨開頻乃為竹竹苗地區的醫療立下1個重要的里程碑。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370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戴牙套激瘦4公斤 導致「耳咽管開放症」聽見說話回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8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長田輝勣表示,「耳咽管」是連接中耳腔到鼻咽部的管道,主要功能為調節耳膜內壓力,類似1個活門,正常靜止下會處於關閉狀態,當需要調節耳壓時,人體會透過吞嚥、打呵欠等動作,暫時打開耳咽管,將空氣從鼻腔送入耳朵內以平衡內外壓力,關閉時可避免來自鼻咽腔的細菌逆流至中耳腔,造成中耳炎。 -
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5289高資承說明,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屬於耳鼻喉科的急症,如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為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 -
聽力問題知多少? 聽覺受損情況與常見聽覺輔具整理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88人類的聽覺系統可分為周邊和中樞,周邊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所組成。外耳負責接收聲音、定位聲源、聚集聲能,使聲音通過外耳道和鼓膜、傳輸到中耳;中耳為內含空氣的腔室、當中有3塊小聽骨負責傳遞聲波;內耳分為前庭(負責平衡)和耳蝸(負責聽覺),耳蝸內含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為聽覺的終端受器。 -
全身不只腦部會中風! 身體4部位血管不通也會要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35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根據統計,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後5年內的死亡率為40%,死因主要是心肌梗塞。因此,「眼中風」不僅是眼科的急症,也代表身體可能突發中風的前驅症狀之一,患者極可能血壓已經過高,或體內已有血栓流竄或血管狹窄阻塞情形,因此除了眼科的處理外,也需要同步照會心臟科、神經內科等專科,及時評估、監控是否有頸動脈狹窄或心臟產生血栓等情形,以免治療上措手不及。 -
氣溫驟降耳中風發病高峰 新頭針刺激穴位點可找回聽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742目前醫界對於耳中風的致病原因仍無定論,僅有10%至15%的耳中風找得到原因,像是病毒感染、外傷或心血管病變等。西醫通常以抑制內耳發炎的類固醇藥物治療,或搭配血管擴張及血漿擴張劑增進內耳循環,在臨床上約3成患者可恢復一定程度的聽力;中醫則多半採傳統針灸合併內服中藥,針對耳朵附近的穴道,如耳門、聽宮、聽會、率谷等穴位進行針刺,效果因人而異。 -
氣溫驟降單側突發性耳聾 耳中風無預警報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91收治該名患者的中醫師高資承表示,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是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歲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