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耳中風發病高峰 新頭針刺激穴位點可找回聽力

5474
陳木森 報導
突發性耳聾
耳中風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到60歲之間,且通常為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合併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症狀。(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現年40歲的林小姐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平時需要與客戶交際應酬,尤其越接近年底,工作量越龐大,在繁重的壓力之下,身體開始出現不適。約莫在2個月前因左耳聽不太到聲音而就診,經診斷發現是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起初以類固醇治療仍不見好轉,後來經友人的介紹下,接受山元式新頭針療法,經過為期8次的治療,林小姐的聽力終於獲得好轉。


收治林小姐的中醫師高資承表示,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患者在3天之內應做聽力檢查,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便是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其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到60歲之間,且通常為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合併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症狀。


目前醫界對於耳中風的致病原因仍無定論,僅有10%至15%的耳中風找得到原因,像是病毒感染、外傷或心血管病變等。西醫通常以抑制內耳發炎的類固醇藥物治療,或搭配血管擴張及血漿擴張劑增進內耳循環,在臨床上約3成患者可恢復一定程度的聽力;中醫則多半採傳統針灸合併內服中藥,針對耳朵附近的穴道,如耳門、聽宮、聽會、率谷等穴位進行針刺,效果因人而異。


高資承指出,林小姐歷經類固醇治療後未見改善,轉而求助山元式新頭針療法,主要針對耳鳴點4點、十二神經點之前庭耳蝸神經點等刺激點進行治療,每周進行2至3次,在第8次治療後,再度做聽力檢測,判定已恢復正常聽力,期間並未合併任何口服藥物搭配治療。


山元式新頭針療法是由日本宮崎縣山元敏勝醫師所研發,在世界各地已廣泛使用約30年,臨床上對於耳中風、中風後遺症、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帕金森氏症等,皆有良好的成效,根據中醫診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發病的2周內接受此療法治療的耳中風患者,改善的機率逾7成6。


高資承提醒,通常耳中風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且秋冬時節是發病的高峰期,這段期間須特別留意;至於年輕患者罹病原因,常與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大有關,需多留意生活習慣,並適時舒壓,一旦出現單側耳朵聽力減退,或是完全聽不到的症狀時,應把握病發後2周內的黃金治療期,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處暑」過後夏去秋來 中醫講究肺氣調養防溼疹爆發
▸網傳連環屁恐大腸癌前兆?! 其實背後真相跟這些有關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

相關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