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糖量
-
中元普渡罐頭取代生鮮更耐放? 專家曝「2變質關鍵」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61除了購買罐頭之外,供桌上可以多一些無糖飲品或五穀雜糧,一樣耐放又不會太多負擔。高敏敏強調,「罐頭不等於耐放」,開封之後就失去防腐特性,不要以為冰冰箱就可以繼續放很久,加上與金屬接觸,冷藏時可能導致化學作用而變質,所以開封後還是應儘快吃完,或是改放進保鮮盒中保存。 -
每天放屁放不停? 伴隨5種情況嚴重可能大腸癌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423王愷晟醫師指出,排氣頻繁多半和飲食有關,如豆類、堅果類、十字花科蔬菜、乳製品、碳酸飲料等比較容易產生腸氣。 -
怕冷又怕熱恐糖尿病徵兆! 「3個非典型症狀」別輕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33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有些疾病會影響患者對環境溫度的感受,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會造成怕熱,甲狀腺功能減低會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導致怕熱又怕冷。 -
補體素40年優蛋白領導品牌 聽見癌友營養補給需求心聲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531980年代之際,台灣經濟快速起飛,人們對於消費營養品的風氣正待開啟。思耐得生技總經理范明義表示,當時由荷蘭Nutricia台灣分公司將含高蛋白的補體素引進市場,醫師多半會推薦給手術後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或是需要攝取特殊高蛋白營養的人食用,據悉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當時在住院期間,也常以補體素來補充體力。 -
癌友營養危機恐成治療破口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170除了癌症本身,化療也會讓癌友噁心想吐外,也有36%至71%的化療患者會出現味覺改變,雖然不影響飲食,但因為味覺的減退或消失,會讓癌友感受不太到食物的美味而影響食慾,也不願意進食,使得體重下降,身體也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癌細胞。 -
糖尿病服用降血糖藥會變胖? 醫師曝生活「1元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86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聖煒表示,有些血糖藥需於飯前半小時服用,臨床上常發生患者難以遵守醫囑的情況,像是對於生活或工作型態時常變化的患者而言,無法確定吃飯時間,更無法先吃藥後再挨餓半小時才進食;甚至有些人藥效發作地快,吃藥後未達30分鐘就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對於執行較體力負荷工作的患者而言,甚至更危險。 -
1歲幼童正餐不宜再喝配方奶 以免含糖飲成孩子好朋友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282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嬰兒在前6個月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營養最符合孩子需求。當小孩6個月後母親假使乳水不足,或有工作等需求,若不太方便餵母乳,可以使用1歲前配方奶,我國對1歲前營養成分有嚴格規範,規定營養成分需趨近母乳,但此時也要準備副食品讓孩子食用。 -
3名境外移入檢疫期滿後確診 集中檢疫所首日申請46%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31今(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3名新冠境外移入確診,分別由自印尼(第827例)、菲律賓(第828例、第829例)入境,都在檢疫期滿後自費採檢確診,接觸者共28人,都列自主健康管理;另外,集中檢疫所開放一般民眾申請首日,1,500個房間,約685位民眾完成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