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水晶體熟透再進行白內障手術? 醫:誘發青光眼風險增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5642眼前一片霧茫茫,小心可能不只是眼睛疲勞,尤其60歲以上的年長者,需留意是否罹患白內障。不過,眼科醫師林芸萱也提醒,一般而言,白內障多發生在年紀較長的人,但也有部分20、30歲的年輕人因為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眼睛受到外力撞擊,或有高度近視者,也可能會出現白內障。而最讓白內障病患與家屬困擾的事情莫過於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由於目前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元,許多民眾對於白內障手術應植入哪一種人工水晶體毫無頭緒,甚至有病患會直接請醫師自行幫他決定,林芸萱醫師建議,由於人工水晶體植入後就是用一輩子,民眾應做好功課、審慎評估與選擇。 -
8旬婦突然視力模糊!竟患眼中風 醫:病因與三高有關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318書田診所眼科主治醫師張夏怡表示,視網膜血管阻塞也就是常聽到的眼中風,常見症狀為單眼突發且無痛的視⼒減損或喪失,好發族群包刮「三高」病史、抽菸族群、年齡以50歲以上居多,尤其青光眼患者,因眼壓過高,視網膜血管阻塞機會比常人更高,要特別小心。 -
糖尿病患小心視力受損! 眼前飛蚊恐為玻璃體出血所致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542書田診所分享1個案:有1名55歲男性,有糖尿病史,主訴視力模糊,眼睛突然有黑影出現,以為只是飛蚊症影響視力,至眼科就診。經問診檢查發現,2年前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接受雷射治療後,患者因自覺視力穩定,沒有不適症狀,雖然醫師囑咐要定期追蹤檢查,但疫情期間深怕染疫,兩年不敢回診追蹤,結果病情惡化成「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看到的飛蚊現象,其實是玻璃體出血。 -
要讓醫院接受AI新科技 產品設計需以「人本」概念出發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053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在「數位健康產業發展關鍵趨勢論壇」上表示,在開發產品時最重要的是,要以人為本,讓產品對病人、醫師、醫院3者產生價值,才有機會談到下一步的動作。 -
全台每4名眼疾患者就有1人乾眼症 專家提解方改善不適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289事實上,光是台灣,就有高達8成以上的人有眼睛疾病,其中將近每4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眼睛常出現乾澀、癢、灼熱或刺痛感、甚至分泌物變多。眼科醫師警告,患有乾眼情況的人數不斷攀升,發病年齡也逐漸下降,若逐步讓乾眼症惡化,恐造成視力損傷。 -
糖尿病年輕化!半數病患有視網膜病變 視力模糊要警覺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018年約33歲的網紅「亞洲統神」張嘉航,日前在直播自曝健康檢查中的糖化血色素數值超標,「疑似」罹患糖尿病;雖未被醫師確認,仍不可大意。糖尿病造成的危害相當深遠,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甚至喪失視力! -
守護糖友眼底健康!每年一次檢查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00依據美國眼科醫學會於 2016年發表的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指引表示,全球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盛行率為10.2%。而根據糖尿病學會於 2019年發表的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2000年至 2014年糖尿病患視網膜病比率,由 3.31%上升至 3.73%,而視力受損與失明比率為0.32%,因此可知糖尿病人眼底檢查的重要性。 -
疫情下線上學習改變用眼習慣 眼科照護定期回診免惡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729日前發現一名青壯年男性嚴重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造成近乎單眼失明的眼中風病例。由於眼中風多數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長時間久坐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因此坐30分鐘就要站起來多活動,避免血栓形成,也提醒三高患者如果突然發生視力減退或視力喪失的問題,應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