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糖尿病神經病變
-
講座報名/耳鼻喉權威健康開講 談重聽耳鳴及暈眩保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38針對常見的耳鼻喉疾病是否有前兆?應如何預防與治療?李宏信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12月24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耳鼻喉權威醫師健康開講 談重聽耳鳴及暈眩保健」。 -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52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 -
糖尿病阿伯經常手麻腳麻 小心是神經病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6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廖岐禮說明,經過治療後,患者麻木感已經消退剩下指尖及腳尖,生活品質也得以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可以分為:(一)正性症狀:麻刺、疼痛或異痛感,晚上感覺尤其明顯。(二)負性症狀:以感覺變差為主(痛覺及溫覺)。 -
睡不飽大小眼? 眼瞼下垂成因有這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02書田診所泌尿科眼科診所副院長廖士傑表示,上眼瞼藉著提眼瞼肌,在用眼時維持著張開狀態,當神經受損、肌肉無力或肌腱鬆弛時,就會形成眼瞼下垂。有些孩童出生時就眼瞼下垂,稱為先天性眼瞼下垂,若為後來才出現,就稱為後天性眼瞼下垂。 -
糖友應妥善控糖及定期檢測 預防周邊神經病變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143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暨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說,5成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這與年齡、糖尿病病期、血糖控制不好等因素有關,糖友如有不適,務必接受治療。 -
頻尿不停包尿布 原來是尿滯留作祟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698正常膀胱的容量約400ml,排尿後膀胱餘尿應少於50ml。尿滯留是指尿液留在膀胱內,解不出來,或是在排尿之後膀胱中的餘尿過多的情形。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說,尿滯留有分成典型及非典型兩種症狀,若是尿滯留的時間過久,都會對膀胱造成損害。 -
糖友半夜被痛醒 竟與DPNP這病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09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目前致病機轉不明而未能根治,患者經常在夜間或天氣太冷、太熱時,疼痛感變得明顯、嚴重。長期下來,下肢可能逐漸喪失因外力造成的疼痛感、對溫度變化無感,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受傷,導致足部潰爛或神經病變性骨關節病變,嚴重者甚至須截肢。 -
糖尿病神經病變 血漿置換術治療可改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1日前一名50歲第二型糖尿病男性病患,已服藥控制五年,血糖控制尚可。就診前兩年多起出現四肢末梢麻木的現象,醫師診斷為糖尿病常見的週邊神經併發症給予治療。然而,幾個月前,病患手腳麻木範圍擴大,雙腳無力,走路不穩,需要使用拐杖,轉診至成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