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以來,氣溫漸低,最近王先生晚間睡覺時,好幾次被痛醒,下肢腿部痠痛,甚至出現燒灼、電擊般的痛感。就醫檢查確診為糖尿病所引發的周邊神經痛。據統計,每4名糖友就有1人飽受下肢痠痛之苦。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目前致病機轉不明而未能根治,患者經常在夜間或天氣太冷、太熱時,疼痛感變得明顯、嚴重。長期下來,下肢可能逐漸喪失因外力造成的疼痛感、對溫度變化無感,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受傷,導致足部潰爛或神經病變性骨關節病變,嚴重者甚至須截肢。
32歲張小姐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17歲起嚴格控制血糖,8年前,她常感到腿部有刺痛感,像是千萬根針扎進腿中,也像是被數百隻鳥啄,起初以為是慢跑所致,但停跑休息仍不見好轉,晚上睡覺時常被痛醒。
一次回診時,向醫師主訴腿部及腳部刺痛,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確診為糖尿病周邊神經痛,幸好及早發現,經治療後疼痛症狀減緩許多,張小姐開心地說:「現在可以重拾慢跑習慣,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
杜思德指出,台灣糖友周邊神經痛盛行率與罹病時間長短成正比,但臨床上病友的預防意識卻很低,很少人關注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疼痛。
一項針對台灣、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泰國等5個國家糖友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平均在第一次症狀出現後一至兩年才會向醫師反映疼痛。台灣則有超過五成患者因此睡不好,四成有焦慮症狀。
為提高糖友對於周邊神經痛的認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正式啟動診間「藍襪子活動」,請醫師主動為糖友檢測,透過神經痛評量表、衛教諮詢,協助病友確診或治療。
杜思德提到,糖友周邊神經痛好發於足部末梢神經,只要糖友於活動期間完成檢測,即可獲贈藍襪子一雙。呼籲病友應即早預防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盡早就醫治療,重拾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