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科學
-
醫療決策的兩難! 淋巴瘤患者拒化療、選替代療法離世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9892近期英國新聞報導一名23歲劍橋大學畢業生確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後,放棄標準化療而選擇替代療法,最終不幸離世。這個案例凸顯癌症治療決策中科學證據與患者選擇權之間的複雜關係,值得深入探討。 -
睡眠時間與死亡率! 過度睡眠可能比睡眠不足更加危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69現代人生活忙碌,許多人習慣在週末補眠來彌補平日睡眠不足。然而,過度睡眠可能比睡眠不足更加危險;研究顯示每天睡眠時間達到10小時的人群,死亡率竟是正常睡眠者的3.5倍。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的專家小組建議,年輕成人和成年人(18至64歲)的理想睡眠時間為7至9小時,老年人則建議7至8小時。這個建議是基於多項科學研究和專家共識制定的。醫學研究明確指出每日睡眠6至8小時是維持健康的最佳時間區間。雖然有些人在6小時睡眠後就能精神飽滿,但從健康角度而言,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能夠提供身體充分的修復時間,同時避免過度睡眠帶來的負面影響。 -
美水產通過系統性查核 時機敏感立委質疑以關稅換食安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376美國對我國的對等關稅結果即將揭曉,衛福部食藥署卻敏感時間點(30日)公告了美國水產品通過系統性查核程序,引起外界疑慮,立委王育敏指出,食藥署公布美國水產品通過系統性查核,「時機點很湊巧」,是否跟關稅有關?以食安換取關稅? -
電子煙違法勿輕易嘗試!重罰萬元 家長留意孩子4跡象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583暑假是青少年社交活動高峰期,也是電子煙誘惑多的時候。調查顯示,電子煙使用率雖略有下降,但國中及高中職生仍有3.2%和6.3%曾使用。國民健康署提醒學子,切勿因「好奇」、「朋友慫恿」或覺得「沒有菸臭味」就嘗試電子煙,拒絕各種菸品的誘惑,才能守護健康。 -
美顏針顏面解剖課程 中西醫結合讓中醫朝向科學化邁進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665隨著「美顏針」的盛行,愈來愈多中醫師投入這項結合美容與針灸的技術。為提升施作的精準性與安全性,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特別邀請整形外科權威張光正醫師,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顏面解剖課程,帶領中醫師實際觀察臉部肌肉、神經與血管結構。這不僅從解剖學角度重新認識臉部肌層,也象徵了中西醫學攜手傳承與創新的新里程碑。 -
台大團隊打造全方位醫學級減重計畫 助你建立易瘦體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739一位台大醫院減肥班學員林小姐分享:「我今年57歲,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壯』,直到開始吃高血壓藥,才發現脂肪過多不是好事......」台大醫院指出,該學員從多次嘗試自我減重失敗,到成功減去8公斤、血壓藥可以減半,靠的不是節食、斷食或激烈運動,而是一場由台大醫院專業醫療團隊全方位陪伴的「行為轉變」。 -
抗過敏藥成分有望成為抗癌藥 中正大學研究登國際期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001常用於改善皮膚過敏、搔癢、濕疹、蕁麻疹、昆蟲咬腫、季節性鼻炎的抗過敏藥物成分Cyproheptadine,竟有潛力成為抗癌藥物。中正大學跨校研究團隊歷時6年研究,發現常見抗過敏藥物「佩你安」(Cyproheptadine)可提升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辨識與攻擊力,展現其在抗癌治療上的潛力。 -
解密肝臟自癒能力! 陽明交大聯手哈佛大發現關鍵基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23肝臟是人體中少數具有再生修復能力的器官,最近陽明交大與哈佛大學聯手,發現了這項「自癒力」背後的基因,讓再生醫學帶來新的曙光。膽管的修復是肝臟多種自癒力表現之一。當膽管受損時,原本負責代謝功能的肝細胞竟能搖身一變為膽道上皮細胞,並且衝向前線修補受損的膽管。然而,這項轉變背後的分子機制長期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