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天后蔡依林晚上9點半入睡,掀起全網「睡眠時間迷因」,而如今59歲的香港天王郭富城則是曾在《聲生不息》節目中曝光自己常常「早上6點才睡」,獨特作息時間同樣引發討論。他在節目中坦言,習慣到天亮才入睡,下午1、2點起床,但每天仍維持7至8小時睡眠。這種看似「睡飽就好」的想法,卻仍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生理時鐘天生比常人延後2至6小時 夜貓子基因不是免死金牌
耳鼻喉專科張進芳醫師表示,郭富城的作息很可能屬於「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這是一種真實的醫學疾病,在青少年中盛行率高達16%。
張進芳醫師解釋此類患者的生理時鐘天生比常人延後2至6小時,通常有家族遺傳傾向且特定基因變異讓他們自然偏向晚睡晚起,因此聽起來像是天生的「夜貓子命」,但研究發現並非如此簡單。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追蹤近96萬人的大型研究結果顯示,夜班工作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日班工作者高出15%,心房顫動風險也增加12%,還有從事6年以上輪班的女性,其冠心病風險暴增18%。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即使擁有「夜貓子基因」若長期與自然節律對抗仍需付出代價。
生理時鐘大亂連鎖反應隨之而來! 醫示警全身上下跟著受罪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方科智表示,人體就像一座精密工廠,晝夜節律系統負責調度血壓、心率、體溫和荷爾蒙分泌等重要運作;若這個「總指揮」被打亂,連鎖反應隨之而來。研究證實,長期日夜顛倒會導致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發炎指標飆高以及糖尿病風險大增。此外像是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等的發作時間呈現規律性,早晨6點到中午正是心血管頻繁出問題的時刻。
方科智醫師指出睡眠品質不只是「睡幾小時」,除時間點正確,睡眠的「質」也不可忽略;擁有安靜、避光、適溫等適當的睡眠環境能讓褪黑激素正常分泌,有助於入睡與維持睡眠品質,此外選擇如側睡適用較高枕頭、仰睡則需頸部支撐等符合自身睡姿的寢具,有助於避免肩頸痠痛與夜間驚醒。更重要的是,規律且連貫的睡眠習慣,讓身體得以同步調整各器官節律,進入真正深層恢復狀態,這些都是促進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
郭富城之所以看起來健康狀況良好,很可能歸功於他整體自律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加上演藝工作提供的作息彈性;但如此的條件並非人人具備也適用。方科智醫師建議,懷疑自己有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的民眾,應尋求專業評估,透過光照治療或褪黑激素調節等科學方法,讓生理時鐘重新校準。畢竟,與自然光暗週期和諧共處,才是守護健康的長久之道。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換季異位性皮膚炎搔癢夜難眠? 長效針劑有效控制病情
▸掌握孩童視力健康關鍵期! 國健署推動學齡前視力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