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毒性
-
塑膠微粒生活中無所不在 你喝的茶包可能也有塑膠微粒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624網傳「茶包會釋放塑膠微粒,是隱藏的健康殺手」,引起不少消費者擔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塑膠茶包確實會釋出塑膠微粒,而塑膠微粒早已存在生活環境中,至於是否對人體造成危害,目前尚未有定論。 -
化療後恐面臨神經學症狀 中醫針灸能改善手腳麻木問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65安南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千甄表示,部分化學治療藥物如紫杉醇類、鉑類、長春花鹼類等,具有程度不一的神經毒性。據統計,完成治療後1個月,約68%的患者持續出現手足感覺受損等神經學症狀;經過半年之後,仍然會有30%患者帶有難以解決的手足麻痺症狀。 -
預防腸病毒71型重症風險! 研究發現控制高血糖竟管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18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針對腸病毒71型感染者若發生高血糖,容易誘發 腦幹發炎現象引起重症,因此降低高血糖,可以減少重症風險,同時也呼籲家長,兒童感染腸病毒時期,應注意糖分攝取。 -
漸凍症治療新發現 中研院成功用1物質減緩神經元退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39在台灣被稱作「漸凍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以及全球罹患人數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額顳葉失智症,都是好發於中年人口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致病原因迄今不明。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近期利用化學合成胜肽,首次發現並建立新毒理模型,同時亦發現1種雙醣分子可增加腦神經細胞的存活率,減少神經元的退化,可望提供科學界更多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線索。研究成果已於今年2月23日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 -
癌友補充營養緩解化放療副作用 補「硒」加強精準修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372品心診所神經內科林邵臻醫師表示,化療屬於全身毒性的藥物治療,若身體狀況不佳、營養不良,化療可能會產生各種的副作用,包括嚴重落髮、慢性骨頭痛、皮膚長疹、慢性搔癢、食慾不振;或產生神經相關病變,如手腳麻、皮膚脫皮和色素沉澱,甚至味覺、嗅覺都會改變等。另外,部分化療藥物具有肝腎毒性,所以肝腎功能恐在化療過程中受到影響。 -
吃深海魚擔心汞中毒? 毒物科權威教你挑對海鮮安心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963許多人嗜吃海鮮,無魚不歡,但部分深海魚的汞含量超高,令人擔憂,美食網站Mashed列出7種消費者應該多吃的魚類海鮮,包括,鮭魚、蝦、干貝、龍蝦、太平洋比目魚、鯕鰍、吳郭魚。毒物權威教授顏宗海則提醒,食用深海魚時,應只吃魚肉,不吃魚頭、魚皮、內臟及脂肪等部位。 -
女兒考試成績不理想父親竟毒打 醫:家暴恐致成人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98長期關心各類精神健康與法令相關議題的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當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首先你必須要有1個認知,而且你要隨時提醒自己,這個孩子不是另外1個自己。 -
食藥署調整日本草莓農藥殘留量 氟尼胺、克凡派是什麼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172近期日本草莓經常被驗出農藥殘留而被退運,食藥署預計調整日本草莓中的兩種農藥「氟尼胺」、「克凡派」殘留量。毒物科醫師建議政府進行政策修訂前需要與大眾溝通,避免民眾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