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社會支持
-
就業率與自殺率相關? 專家:社福政策是重點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807絕大多數國家男性自殺率都高於女性,自殺學界知名的社會學家涂爾幹認為,職場壓力沈重,而女性較少參與勞動市場。但國內一項研究發現,只要社會福利做得好,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不僅自殺率降低,職場壓力關連性也會變低。 -
共同行動模式 陪ADHD家庭走出低潮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018陳媽媽的大女兒讀小一時,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被老師孤立,同學將她的書包丟到操場,轉學後情形更糟,被同學辱罵是班上的細菌;上國中因功課跟不上而情緒崩潰,竟當眾拿美工刀自殘。談起這段痛苦與煎熬,陳媽媽仍潸然淚下,也自責自己認知錯誤、觀念不對,並未依照醫師指示,讓孩子服用「利他能」,以致延誤治療 -
正視青少年壓力問題 父母師長應同理心對待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4651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有些青少年的壓力來自於家庭或父母,原因在於青少年時期,其實已經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新階段,如果父母仍用孩童時期的權威式管教法來對待孩子,久了便會給其帶來壓力,親子關係也會因此而變得越來越疏離。
-
向繭居人生說不! 提升心理韌性10大養成計劃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82有些青少年會習慣性拒絕社交,長時間處於家中的狹小空間(如自己的房間)、且不去上學,自我封閉地生活,與家人鮮少互動,並十分依賴使用網路。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勳表示,從長期來看,這樣的行為恐將對社會與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而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繭居族」。 -
產後憂鬱媽自傷 日間留院協助重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09一名甫獲新生兒的媽媽,沒有喜悅,時而鎮日哭個不停,覺得自己非常無能。她覺得自己無能照顧孩子、與丈夫感情生變,家人更是情緒緊繃,擔心她會傷及孩子,一直到她開始三度自傷送至急診,才被診斷出罹患嚴重的產後憂鬱症。 -
小三推波助瀾 談外遇型精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22精神科門診常會碰到因婚姻外遇問題前來求診的患者,包括元配、先生,甚至第三者即俗稱「小三」,都有可能罹患「外遇型精神疾病」而無一倖免。精神科醫師陳炯旭表示,當事人由於個性差異、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或面臨社會的眼光壓力,臨床上的症狀也會略有差別。一般來說,因外遇問題前來求診的人所造成的外遇型精神疾病,可能被診斷出有憂鬱症、睡眠障礙、環境適應障礙與焦慮症等。 -
洗腎有兩種 自我評量表有助找出適合洗腎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44 -
洗腎有兩種病人可自主選擇 洗腎前自我評量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