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前病變
-
夏日防曬不能獨漏嘴唇! 選對防曬護唇膏以免癌變風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585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宗儒表示,相較於其他皮膚,唇部顯得較為脆弱,因為含水量與屏障功能較低,若沒有做好防曬措施,水分流失,容易龜裂破皮。除此之外,唇部也需防曬,下嘴唇面積較大且突出,容易遭受陽光曝曬,長期下來,除了曬黑、曬傷與老化,還可能增加「日光性唇炎」(癌前病變)的風險。 -
全民在家防疫也要防癌 戒除嚼檳榔定期檢查遠離口腔癌
癌症新知 / 口腔癌2930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為強化COVID-19第3級疫情警戒相關措施,民眾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一經查獲有違反情事,不再勸導,逕予開罰,罰則為《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1項規定,處新台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
待疫情控制穩定之後 醫:記得趕快接受這項檢查不能拖
癌症新知 / 腸癌2729但張先生耳聞長輩或朋友說大腸鏡過程會相當疼痛,因此醫師一提到大腸鏡,馬上就要求要做無痛式的,但因張先生本身有慢性氣喘,平常就需要用到支氣管擴張劑,因此無痛式的靜脈麻醉亦有一定風險。正在猶疑不定時,醫師解釋和安撫張先生「即便在沒有麻醉的狀況下,也可以利用一些穩定輕柔加上灌水等內視鏡技巧,以減輕施作過程中的不適。」張先生考慮後決定接受一般大腸鏡。 -
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 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愛注意
癌症新知 / 口腔癌783262歲歌手陳昇在臉書貼文中提及「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因而取消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歌迷意外,也引發民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位居2017年10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第4位。 -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蟬聯冠軍女性肺癌僅次乳癌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6168國健署癌症防制組林莉茹表示,相較前1年,民國107年癌症發生人數增加4,447人,癌症發生年紀中位數同樣是63歲;10大癌症發生排比分別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食道癌退出10大癌症,子宮體癌則由去年11名,上升1名到第10名。 -
陳昇取消跨年演唱證實罹口腔癌 常見11種症狀有哪些?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135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專任主治醫師蔡國陽指出,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之惡性腫瘤的總稱,位置包括:嘴唇、頰黏膜(唇和臉頰的內襯)、牙齒、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前3分之2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 -
國輻中心推紅外線影像技術 癌症篩檢15分鐘就完成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148國輻中心副研究員李耀昌表示,目前醫界臨床常用的癌症篩檢技術,以組織病理分析法、質譜學法與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為主,但前處理程序複雜,測定時間需數小時到數天,而檢測結果也常出現偽陽性與偽陰性等問題。 -
癌症篩檢不能等! 別讓新冠疫情成為防堵癌症的破口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946國健署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終其一生,每1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男性每2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口腔癌,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而女性每89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子宮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