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民國107年(2018年)10大癌症,總共有11萬6,113人新確診癌症,約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相對前1年快轉11秒,大腸癌連續13年第1名,共有16,525人新確診,比較男女癌症發生差別,男性前3名分別是大腸癌、肺癌、肝癌,女性前3名則是乳癌、肺癌、大腸癌。
10大癌症大腸癌連續13年第1名 子宮體癌超越食道癌
國健署癌症防制組林莉茹表示,相較前1年,民國107年癌症發生人數增加4,447人,癌症發生年紀中位數同樣是63歲;10大癌症發生排比分別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食道癌退出10大癌症,子宮體癌則由去年11名,上升1名到第10名。
林莉茹強調,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分析,107年每10萬人就有309.8人罹患癌症,比較前1年增加4.4人,但大腸癌與肝癌相較106年,每10萬人減少1.1人與0.7人,在大腸癌首次看見50到84歲各年齡層發生率都下降,很可能是因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下,先發現了癌前病變去除,讓大腸癌發生率下降。
女性肺癌發生率首次超過大腸癌 乳癌持續發生率最高
區分男女癌症發生排名,男性分別是大腸癌、肺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女性分別是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胃癌;男性癌症發生人數61,779人,女性癌症發生人數54,352人。
林莉茹補充,肺癌早期發生比率相較10年前增加2.1倍,107年早期癌(0期與1期)發現人數,成長最多的是肺癌,增加551人,同時女性肺癌由106年第3名成長到107年第2名,乳癌首度超越大腸癌;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未來若有1等親內發生癌症,就有可以先讓家屬了解可能風險。
男女性癌症最大差別口腔癌與食道癌 菸酒檳榔上呼吸道健康大殺手
另一方面林莉茹也說,比較男女10大癌症最大差異,男性口腔癌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是女性10.8倍與14.8倍,研究指出吃檳榔民眾口腔癌風險增加28倍,上消化道癌症(口腔、咽、喉、食道),也會同時提高5倍,如果檳榔、菸、酒都有習慣,上呼吸道癌症發生率則提高至10.5倍。
王英偉則說,目前國內吃檳榔民眾有陸續下降,但癌症是慢性疾病,減少接觸危險因子降低發生率,時間可能會再往後推,但相信口腔癌發生率未來會開始下降;同時子宮頸癌發生率,應該也會隨著子宮頸癌疫苗施打,慢慢開始下降,目前在校園接種率都能90 %,相關數據未來也能慢慢顯露。
▲王英偉署長呼籲,想要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或癌症,就應定期至醫療院所進行防癌篩檢。(攝影/陳敬哲)
國健署提醒提早接受篩檢 提早治療減少死亡風險
國健署提醒民眾透過戒除檳榔、菸、酒,可降低發生口腔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而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於早期發現口腔癌前病變,及時接受切片診斷與治療,可以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研究也發現定期篩檢可降低26%的口腔癌死亡風險。
國健署補充,肺癌早期比率為10年前的2.1倍,推測可能因100年國際知名新英格蘭期刊發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55至74歲重度吸菸者2年3次,較X光可低肺癌死亡率約2成,以及與衛福部自103年起執行對吸菸以外危險因子肺癌篩檢研究推動,民眾自費檢查及參與LDCT相關研究計畫增加有關。
王英偉署長呼籲,想要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或癌症,就應定期至醫療院所進行防癌篩檢,因癌症的發生可能是數10年的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指出3至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證明,4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女子健檢發現肺部有毛玻璃狀 這檢查揪出第0期肺腺癌
癌症新知 / 肺癌132835歲的李小姐近期安排全身健康檢查,自覺身體強健的她,卻意外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中發現右上肺葉有1顆淡淡的毛玻璃狀病灶。經主治醫師判斷後,懷疑有極高機率為惡性腫瘤,遂安排住院手術。李小姐在術前完成電腦斷層導引,精準定位病灶,以不插管的形式進行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術後傷口僅3公分。麻醉消退當晚,李小姐就恢復進食,能自主下床散步,術後第2天就平安出院了。 -
每37分鐘1女性確診乳癌 遠離危險因子38%乳癌可預防
癌症新知 / 乳癌1306歌手朱俐靜罹患乳癌,引起不少歌迷震驚,法務部前部長、兒福聯盟基金會董事長羅瑩雪日前死於乳癌,享壽69歲,更讓人深感惋惜,這也讓最近幾天各大醫院乳房外科門診求診人數明顯增加。 -
動物油好?還是植物油佳? 搞懂食用油製程聰明挑選!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304「挑選油品是1門學問。」蘇秀悅說,應該依照烹調處理方式來決定油品種類,例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含量(85%以上)較高,一般建議,用於低溫處理,不宜炒炸。
-
小時候胖就是真的胖 年僅15歲就已70公斤確診糖尿病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29715歲小晴(化名),從小就是「白白肉肉」,高一入學檢查時身高164.3公分、體重70.5公斤,BMI為 26.12 kg/m2,空腹血糖高達296 mg/dL,經轉介至醫院後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目前在兒童內分泌科規律治療中,病情控制良好。 -
蕭彤雯初期肺腺癌所幸手術成功 9成台灣女病人未吸菸
癌症新知 / 肺癌1413前主播蕭彤雯日前才在個人臉書寫下「媒體工作者壽命似乎特別短!」,因為她在一天內痛失兩位在新聞界的好友,不料,22日在臉書貼文,前幾天動了「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經病理檢驗確認為肺腺癌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