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上半年的就醫人數明顯下降,連帶4大癌症篩檢量也變少,國民健康署統計,相較於去年同期全國4癌篩檢整體下降了1成5,所幸隨著疫情趨緩,篩檢量已逐步回升,但口腔癌篩檢人數仍明顯偏低,提醒有抽菸、嚼食檳榔等高風險族群可以踴躍篩檢,遠離癌症威脅。
國健署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終其一生,每1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男性每2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口腔癌,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而女性每89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子宮頸癌。
儘管罹癌機率逐年增加,許多民眾仍存有鴕鳥心態,總以為癌症不會找上自己,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不要害怕篩檢,在無症狀時就篩檢,多數都可以找到早期病變或早期癌症,治癒率相當高。
以大腸癌為例,如經由癌症篩檢發現者,大多為癌前病變或第0期及第1期的早期癌,透過大腸鏡檢查就能摘除病灶,5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如果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通常已經到第3期或第4期,預後較差且存活率低,治療過程較複雜,患者常受盡煎熬。
7月份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等3癌篩檢量皆已超越去年同期,乳癌篩檢量更是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1萬人次;至於口腔癌篩檢目前最受影響,人數相對較少。
王英偉指出,截至目前為止,今年累計4癌篩檢人數已達202萬人次,提醒符合篩檢資格者應把握機會,國健署與全國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及地方衛生局所合作,免費提供4癌篩檢服務:
1.大腸癌:提供50至74歲一般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2.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3.乳癌:提供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
4.子宮頸癌:建議30歲以上婦女,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塵蟎誘發過敏體質 想擺脫鼻過敏應先改善鼻腔環境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延伸閱讀
-
健保署NGS討論會議 傾向小範圍基因檢測給付疾病未定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314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NGS可以單次針對1個範圍基因檢測,當癌症病患需要基因檢查,醫生可以鎖定基因範圍,單次就能檢查1組基因,發現那個基因出現異常,就不用再猜測可能異常基因,檢查陰性卻要再確認窘況,但因檢測價格較昂貴,可以給付疾病、時間點、族群都在討論。 -
男子驗PSA偏高以為攝護腺癌 醫生說明真相他「臉紅」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3621名66歲林先生,100年至108年抽血檢驗PSA數值都在4~6ng/ml間,正常值在4以下,攝護腺超音波檢查偶爾有黑影,但大多數是正常,肛門指診也正常,去(109)年PSA為7.12ng/ml較以往高,幸好攝護腺切片未發現異常;另1位59歲陳先生檢查PSA竟然271.33ng/ml,進一步指診切片確診攝護腺癌。 -
去年就醫人次減少千萬 重複檢驗反增54萬件這3項最多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396礙於重複檢驗件數及費用逐年增高,以及輕症患者使用高階影像檢查情況過於浮濫,健保署將推動改革,擬針對藥費、檢驗檢查,徵收部分負擔,現行免部分負擔的檢驗檢查,將收取50至200元。 -
健保藥費部分負擔將調漲! 出國6個月以上停保擬取消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399衛福部社保司司長商東福表示,健保提升費率時,部長陳時中強調同時要減少浪費與提升效率,也要維持公平性,增加藥物部分負擔希望民眾不要「拿藥不吃」,符合使用者付費也減少浪費,取消停保立即復保,也是希望能夠維持公平性,但相關規劃仍在研擬,希望3月能夠提到立法院審查本會期完成。 -
Google與Mayo Clinic合作 設立醫療數據研究辦公室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84根據外電報導,這項維持10年的合作關係,在2019年9月首次啟動,將Mayo Clinic醫院數據儲存在Google Cloud,同時開發出不同疾病機器學習模型、人工智慧診斷、虛擬照護平台等資訊平台,AI指導癌症放射治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