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持續26年舉辦跨年演唱會的歌手陳昇,今年要缺席了,他突然在臉書貼文,提及「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必須取消生涯第27屆跨年演唱會《起風了Breezin'》,消息一出,令歌迷意外。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在男性癌症排行榜中,口腔癌、口咽癌及下咽癌位居第4,且逐年增加,以往被視為中老年人疾病,現已有年輕化趨勢。
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專任主治醫師蔡國陽指出,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之惡性腫瘤的總稱,位置包括:嘴唇、頰黏膜(唇和臉頰的內襯)、牙齒、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前3分之2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
臨床顯示,台灣地區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90%屬於鱗狀細胞癌,好發於45歲以上的男性,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建議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由牙科或耳喉鼻科醫師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檢查是否出現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
台灣癌症基金會分析台灣地區口腔鱗狀細胞癌,發現發生率與性別有明確關聯,男女發生比率約為9比1,原因應與嚼食檳榔人口絕大多數為男性有關,如果咀嚼含有菸草之檳榔塊草,又合併抽菸、喝酒,則罹癌風險更高。
除了嚼食檳榔、吸菸、喝酒,其他口腔癌成因還包括:蛀牙、不當的假牙、不良的口腔衛生、長期營養不良等。國健署提出11種口腔癌常見症狀,如果出現類似症狀,就應積極就醫:
1.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
2.嘴唇或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持續超過2週以上)。
3.口腔內或附近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
4.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5.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6.舌頭活動度受阻。
7.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8.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9.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
10.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11.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相關公費篩檢,對象為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可提前至18歲起接受檢查),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建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缺牙口難開全口重建如何選? 聽聽牙醫師專業分析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延伸閱讀
-
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 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愛注意
癌症新知 / 口腔癌168062歲歌手陳昇在臉書貼文中提及「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因而取消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歌迷意外,也引發民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位居2017年10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第4位。 -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蟬聯冠軍女性肺癌僅次乳癌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895國健署癌症防制組林莉茹表示,相較前1年,民國107年癌症發生人數增加4,447人,癌症發生年紀中位數同樣是63歲;10大癌症發生排比分別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食道癌退出10大癌症,子宮體癌則由去年11名,上升1名到第10名。 -
戒除檳榔是口腔癌防治重點 定期篩檢下修罹癌率奏效
癌症新知 / 口腔癌1434台灣檳榔嚼食的問題一直是口腔癌發生率高的主因,依據台灣最新的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男性口腔癌發生率排名第4,年齡標準化後,每10萬人有41.15人罹患;男性口腔癌症死亡率也是第4名,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有15.04人。因此,降低檳榔嚼食率、協助民眾「戒檳榔」一直是口腔癌防治的重點。 -
口腔潰瘍逾2周恐口腔癌? 中醫對症及早修復病灶
癌症新知 / 口腔癌1576對於治療口腔癌,一般民眾第一個想法便是須接受西醫的標靶與化療。對此,杏菖中醫診所院長莊振杉醫師表示,口腔癌好發於舌、唇、齒齦、口腔內膜、咽、喉等部位,影響範圍包含發聲、吞嚥、咬合、美觀等問題。其生長部位肉眼可見,中醫藥物可直接觸及,通常預後佳,因此若檢查為口腔癌變,經專業中醫師診斷評估後,也可考慮採取中醫藥治療。 -
口腔癌患者除了怕腫瘤復發 也深受吞嚥和語言障礙困擾
癌症新知 / 口腔癌158758歲張先生為一位工廠老闆,為了工作應酬,幾乎菸酒不離手,幾年前,口腔內發現硬塊,久久不癒,切片檢查確診為左側頰黏膜鱗狀上皮細胞癌,立即接受外科手術合併放射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