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病人安全
-
輕重症分流微調醫院僅收這4類病人 居家照護規定修正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20有鑑於新北市輕症居家照護上路,維護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為強化輕重症分流,確定病例可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醫院將僅收治中重症以上病患,血液透析(洗腎)、孕婦與高齡的確診者。而居家照護與進入防疫旅館的條件也略有修正。 -
北醫大參與跨國研究發現 懷孕月份恐影響寶寶健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684這項由台灣、美國、韓國等專家學者與「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合作進行的「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跨國研究,研究論文刊登在美國醫學訊息學協會期刊(JAMIA)。 -
5天火速發出有條件許可證 瑞德西韋有望7月引進台灣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99新冠肺炎藥物瑞德西韋,獲台灣有條件許可證!今(30)日台灣沒有新確診新冠個案,本土個案連續48天沒有新增個案,為防範未然,衛福部食藥署僅5天就發出有條件許可證,預計7月能拿到1千人次藥物,藥廠必須在台灣執行使用病患監測,未來有新臨床實驗結果也必須送到食藥署審查。 -
再生醫療製劑力拚立院本會期通過 加強捐贈者管理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462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林意筑表示,再生醫療製劑目前規劃以藥品管理,但與傳統藥品不同,一般藥品只要成分來源安全,效能經由動物與人體等試驗驗證,經由食藥署認證就會發出許可證,就能在市場上販售,然而再生醫療製劑則不同,成分來源在人體捐贈,要保障病人安全,捐贈者就必須要有把關。 -
最早發病日再往前推 3月23日敦睦艦隊已染新冠病毒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09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個案(第426例)是磐石艦實習生(敦睦艦隊),年紀20歲,3月23日出現咳嗽,26日出現發燒、味覺喪失等情況,曾經就醫服藥症狀改善,4月18日到集中檢疫所,因有就醫紀錄而採檢,第1次採檢陰性,但因出現鼻塞與嗅覺喪失持續,19日再次採檢,在今日核酸檢測(PCR)陽性確診。 -
採用細胞治療抗癌 全台僅4間醫院通過審核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076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表示,細胞治療是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療等藥物治療以外的第4種癌症治療方法,其中CIK細胞(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因具有優秀的癌細胞毒殺能力,可與其他化療藥物、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合併使用,而獲得醫界重視。北醫附醫發表「自體CIK免疫細胞治療」成果,臨床顯示,約可治療12種癌別,包括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腎臟癌、肝癌、胰臟癌、鼻咽癌、胃癌、食道癌、膽管癌等。 -
衛福部公布特管法迄今9個月 仍無配套下文惹議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653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指出,每天都有不少病友來電詢問細節,其中還包括不少香港、中國的病人。許多癌症治療是不能等的,病程進展相當快,衛福部公布此案後,迄今已9個月,卻遲遲沒有提出配套措施,只是讓癌友空等,或是私下出國尋求治療。 -
機器人小布獲頒長庚員工證 率先服務乾癬病患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4大醫院門診量超多,進到診間,才坐下沒幾分鐘,就得起身,換下一位病人,林口長庚醫院發表「長庚醫院醫病共享決策平台」,病人在候診時,就可以透過電視牆、手機或是機器人,填寫問卷,進入診間後,醫師精準地掌握病情,提高問診效率、促進醫病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