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營養補充
-
益生菌種類眾多 無論哪種都應同時補充膳食纖維、寡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1如何提高益生菌的效益呢?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同時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寡糖,才能協助益生菌發揮功效,可多吃洋蔥、蘆筍、蘋果、香蕉。 -
氣溫驟降慎防猝死憾事 植物萃取物保養血管彈性助循環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15邱永偉醫師建議患者每日服用銀杏葉萃取物來幫助改善循環,並且搭配每日3次1ml仙楂萃取物滴劑,胸悶和手麻的狀況有了大幅改善,整體氣色也好很多,患者同時決定戒菸,改善生活習慣來維護自身健康。 -
與疫共存免疫力關鍵在肌肉!肌肉流失恐增加染疫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33為了調查疫情下國人肌少症風險現況,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與亞培台灣合作,解密台灣肌少症風險與營養現況。該結果顯示,逾4成6研究對象有肌少症風險,可見國人籠罩於肌少症風險當中,且隨著年紀增長,風險越高! -
糖尿病腎病變不可不慎 如何避免惡化成尿毒症、洗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23內湖國泰診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呂高安說明,糖尿病患者常會因為血糖過高而持續產生傷害腎臟的代謝物質,這些物質會在腎臟組織引發發炎反應、破壞腎臟組織,導致腎臟細胞死亡、腎臟排水排毒功能衰退、病患血中尿毒數值上升,並產生尿毒症狀。 -
當人生不再有「滋味」 老人厭食症提高40%失能風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73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老人厭食症是導致營養不均衡的原因之一,而隨著年齡增長,「食不下嚥」成一大關鍵因素。食不下嚥包含咀嚼吞嚥功能退化、咬不動、嚥不下、沒食慾等,一旦進食出現困難,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狀況,提高了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甚至會加速失能、臥床,造成惡性循環,對生活品質、死亡率均產生負面影響。 -
老翁暴瘦剩40公斤皮膚變黃 90高齡胰臟癌手術獲重生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083余主任表示,胰臟癌是從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低於5%,是各種癌症中預後最差、最兇險的癌症。他說,「胰臟發生早期病變時,症狀不是很明顯,而且由於胰臟位在後腹腔,時常會被忽略,更不容易透過一般檢查早期診斷。」 -
普渡準備三牲四果 耐放兼具高營養價值水果選它就對了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799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將至,各家忙進忙出的張羅供品,宋明樺營養師分享了2大普渡難題,一是澎派的三牲不知如何消化,不吃怕浪費、幾餐全下肚又擔心消化不良;二是家中小寶貝只吃普渡的零食餅乾,不吃正餐。此時則可透過「吉利果」來解決家長煩惱:大魚大肉後,奇異酵素、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排便,還可解油膩;用1至2顆奇異果搭配零食,作為課後點心,吃下去的是滿滿維生素C以及優良的碳水化合物。 -
肌肉流失10%免疫力開始下降 強化保護力蛋白質要補充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481本周因應疫情變化,公布許多新防疫政策,不僅疫情警戒降2級,也開放38歲以上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疫情雖趨緩,但社區中依然存在隱形感染者,外出仍有感染風險;此外,面對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持續也有境外移入案例,我國尚未完全排除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