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潰瘍
-
瀉劑只可暫時緩解便秘!長期過度使用 專家曝恐怖下場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763瀉劑分為刺激性瀉藥、鹽類瀉藥、膨脹性瀉藥、高滲透壓瀉藥,以及濕潤性瀉藥,市面上也有藉由不同機轉類型相互搭配的複方產品,有時也會添加具輔助緩和瀉下作用或健胃成分。 -
乳癌中西醫併治可降低死亡風險 注重術後調理防副作用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62乳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之首,近年來整體發生率持續上升,只有疫情期間因為篩檢人數銳減,所以減少約1成,隨著疫情解封,人流除了會慢慢回流,更令人擔心的是患者可能因為延誤確診,因而提高死亡率。一般而言,如果在2期以前發現,5年存活率將近高達9成,但隨著期數的增加,到了第4期的5年存活率已經低到只剩下25%。 -
癌症治療副作用免驚!合併中醫調理體質 有效減輕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80林小姐本為上班族,因罹患乳癌接受化療及抗荷爾蒙等治療,由於副作用造成噁心嘔吐、掉髮、關節疼痛及骨質疏鬆等不適感,選擇離職在家休養。經病友建議於臺南某醫院中醫部接受治療,透過中醫師調理及針灸療程,不僅能降低副作用帶來的不適感,林小姐也感到生活品質有明顯改善,很快地重返職場,恢復正常生活。 -
10大健檢異常率排名出爐! 醫提醒:出現紅字切勿輕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381年之計在於春,不少人喜歡在年初規劃新年計劃,為自己安排1套完整的健康檢查也常是必然的選項。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健檢項目,到底該如何選擇最適合的?鑑古知今,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醫師分析2023年聯安健檢大資料庫「10大健康異常檢項」,做為民眾在2024年安排健康檢查時的參考依據。此外,王森德也提醒,看到健康檢查紅字不要慌張,但也不要輕忽,定期健康檢查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改善健康的長遠之策。 -
愛吃生魚片突腹痛掛急診! 胃鏡驚見冬粉狀寄生蟲入侵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639台中1名51歲劉先生,曾在飯局中猛吃生魚片和烏賊,沒想到過幾天突然解黑便,出現頭暈、上腹痛、心悸的症狀,嚇得他趕緊至烏日林新醫院急診就醫。抽血檢驗血紅素從14降到10,出現貧血現象,住院期間安排胃鏡檢查,除了有胃潰瘍和胃幽門桿菌感染,竟意外發現1條長達2公分冬粉狀不明物體,嵌在賁門附近微微蠕動,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研判是海獸胃線蟲感染,使用器械將其夾出,經病理化驗證實且投予潰瘍用藥,採幽門桿菌除菌治療,終於改善痊癒。 -
90歲奶奶因急性膽囊炎高燒不退! 接受1手術解除危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805個月前,林奶奶因高燒不退、灌食消化不好,而被送至急診,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林奶奶的病況為膽結石所引發的急性膽囊炎,考量病人生命徵象不穩,在與家屬溝通後決定執行「內視鏡超音波導引膽囊十二指腸吻合術」,引流膽汁並取出膽結石。術後隔日林奶奶順利退燒,各項指標也趨於穩定,1個月後回診取出支架,復原狀況良好。 -
幽門螺旋桿菌恐為胃癌頭號元兇 6類人及早篩檢保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01有些民眾透過體檢,會發現血液中的幽門桿菌抗體呈陽性,這是否代表可能感染過?安南醫院消化內科病房主任郭立夫表示,這類人需再次進行呼氣檢測或胃鏡組織採樣,才能確定是否感染幽門桿菌。 -
今年首例本土傷寒 20多歲女曾至北部漁港吃生蠔生魚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751疾管署公告,國內新增1名傷寒個案,為北部20多歲女性,2月2日出現嘔吐、腹瀉,於就醫後返家休養,2月11日出現發燒症狀,2月13日再次就醫及採檢,2月16日檢出傷寒桿菌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