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劑只可暫時緩解便秘!長期過度使用 專家曝恐怖下場

3159
連珮妤 報導
瀉劑只可暫時緩解便秘!長期過度使用 專家曝恐怖下場

【NOW健康 連珮妤/台北報導】分秒必爭的忙碌生活中,許多人連蹲馬桶的時間都覺得奢侈!再加上飲食不均衡,不少人都有便秘困擾,常需借助藥品幫助才能排便。究竟瀉劑有哪些種類?有何注意事項?快跟著食藥署一起來長知識吧!


5大常見瀉劑成分全解析 腸胃道潰瘍者應避免使用這款


瀉劑分為刺激性瀉藥、鹽類瀉藥、膨脹性瀉藥、高滲透壓瀉藥,以及濕潤性瀉藥,市面上也有藉由不同機轉類型相互搭配的複方產品,有時也會添加具輔助緩和瀉下作用或健胃成分。以下簡單介紹5種常見的瀉劑:


1.刺激性瀉藥:直接作用於結腸,促進蠕動而產生排便效果,常見成分有bisacodyl、picosulfate及蓖麻油、番瀉葉、蘆薈、大黃、美鼠李、牽牛子等,其中Bisacodyl作為內服劑時,常設計成腸溶錠,即必須整顆吞服不能咬碎或磨粉。值得注意的是,刺激性瀉藥建議於晚上服用,可於次日清晨產生排便效果。


此類藥品可能導致水瀉、腹痛、脫水,若有腸胃道阻塞、腹痛、噁心、嘔吐者應避免使用。刺激性瀉藥有時被濫用於減肥,雖脫水可造成短期體重下降,實際上無法抑制卡路里吸收,並不能幫助減重。


2.鹽類瀉藥:常見的成分有magnesium hydroxide、magnesium oxide等,可刺激腸道水分分泌。然而,鹽類瀉劑可能引起電解質不平衡,若腎臟功能不好或充血性心衰竭的病人要特別小心,需經醫師評估後使用。


3.膨脹性瀉藥:可吸收水分並膨脹以幫助排便,常見的成分有psyllium husk、calcium polycarbophil、polyethylene glycol等,此類藥品作用較緩慢,服用時須搭配足夠的水分(至少240毫升水)。由於吸水膨脹的特性,因此腸胃道阻塞、腸胃道潰瘍、狹窄或粘黏的人應避免使用。


4.高滲透壓瀉藥:利用藥品的高滲透壓使腸道水分增加、刺激腸道蠕動,常見的成分有lactulose以及局部作用於直腸的glycerin栓劑或浣腸劑等。使用此類藥品於局部時,應待便意強度持續後再排便,否則若稍有便意即如廁,可能將藥品完全排空而失效。


5.濕潤性瀉藥:利用介面活性劑的原理,促進腸道油水混合,使糞便軟化易排出,常見成分為docusate sodium。此類藥品較溫和,多與其他類型瀉劑搭配成複方製劑,極少見單方製劑。


長期使用瀉劑恐導致器官受損! 這3方法才是對抗便秘的關鍵


使用瀉劑常見腹瀉、腹痛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更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與水分缺乏,嚴重者可能導致身體機能異常,甚至器官受損。因此,瀉劑只可暫時緩解便秘,應避免過度或不正確使用,一旦排便正常就應停藥。


食藥署提醒,對抗便秘最好的辦法還是回歸正常作息、增加膳食纖維與水分,以及運動來改善便秘,如改變飲食習慣及運動,仍無法改善便秘的症狀,則應及早請醫師診治,切勿持續依賴瀉劑,以免延誤潛在疾病之治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下班聊健康】妹妹癢怎麼辦?女人該懂的私密處保養
▸遠離乾癬復發!春天積極調理助修復 醫揭飲食生活禁忌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