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水產
-
Google台灣2020熱搜排行 新冠疫情與名人逝世受關注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9962020年竄升關鍵字中,與健康有關必定有武漢肺炎,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前總統川普感染讓全世界震驚,有關國內關鍵字,劉真因更換主動脈瓣膜,心臟功能恢復不良最終逝世,年僅44歲,小鬼(黃鴻升)則是父親發現在家逝世,法醫初步判定心主動脈剝離所致,年僅36歲。 -
吃生魚片擔心寄生蟲下肚? 冷凍或烹煮符合溫度安啦!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16楊瑞能指出,台灣衛生環境良好,幾乎很少收治寄生蟲腸胃個案,只有少數人可能生食海鮮等水產品,或是烹煮不完全,以致幼蟲進入人類胃腸組織,造成腹痛、嘔吐、下痢等。 -
新冠肺炎變異疫苗會不會無效? 張上淳:科學上不至於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56新冠病毒在英國變異,傳染力提升70%,倫敦新增病例快速增長,英國政府宣布4級封城,歐洲各國也如臨大敵,嚴格控管對英交通,然而新冠肺炎疫苗才在英美全面施打,有沒有可能「做白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認為,應該不至於無效,但仍要一些時間觀察。 -
食物中毒最常發生在秋季! 烹煮時3小細節要注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517食藥署替大家「抓漏」,列出3個最容易讓民眾忽略的小地方: -
董氏批瘦肉精容許單位有漏洞 食藥署回應依循國際慣例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482董氏基金會在新聞稿中批評,台灣豬肉瘦肉精容許值0.01 ppm,不要超過就算合格,但在許多Codex會員國家中,在食品檢驗採用ppb而不是ppm,0.01 ppm等同10 ppb,如果1塊豬肉檢出0.0149 ppm,換算成ppb時會是14.9 ppb,就會判定不合格,但假使用ppm判定,0.0149 ppm就捨去0.0049ppm不計算,就會判定合格,等同放寬標準。 -
東部80歲農夫感染霍亂成今年首例 發病前1天曾吃水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85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個案近期沒有出國史,平時3餐皆自行烹煮,飲用煮沸自來水,生熟食會分開處理,但有隔餐食用的習慣,目前確認個案在發病前1天有食用超市購買蝦子,雖然水產容易是霍亂病源,但蝦子已經吃完無法採樣,同住家人也沒有疑似症狀,僅能檢驗個案居家用水,確認是不是可能感染源。 -
食藥署增訂4種動物用藥殘留標準 加強民眾食安保障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45周珮如指出,我國對於動物用藥的核准登記及訂定殘留容許量,分別由農委會及衛福部辦理,訂定標準的參考依據為國際規範、農牧漁業需求、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等。 -
全台高溫不斷刷新 食物不新鮮易引發中毒嚴重恐致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60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江仟琦表示,108年台灣食物中毒總共503件,人數6499人,常見原因包含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諾羅病毒等,食物處理人員雙手沒有清潔完全,或是清洗食材水源不乾淨,在高室溫下存放,很容易滋生細菌引發食物中毒,5至9月氣溫較高,經常發生食物中毒事件。